title

讲道系列

前一篇     后一篇     修改     回"公布栏"

标题 □ 060716 论断 (罗马书2:1)        编号 □  106
发布者 □  康来昌       发布时间 □  Mon Jun 26 02:34:59 2017
文字PDF □ 1       讲道MP3 □ 

论断 (罗马书2:1)



信息经文:罗马书2:1,「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甚么事上论断人,就在甚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

  中文「论断」这个字,对我们基督徒常常是很不好的字。但在圣经里,「论断」有「判断」(judge)的意思,本身不一定是坏事。

  论断,每个人都会做;不仅是法官在论断(判断)、定人的罪,包括老师、父母、牧者,甚至我们在择偶、投票、买股票、找学校读、采取政策或决定人生方向的时候,都是在论断、判断这个人事物好还是不好。这并不一定是坏的事情。

  也不只是「论断」这件事,凡基督徒所行的,如果是在顺服神的带领之下做的,都可以是好的;反之,如果不是凭著信靠上帝在做事的话,不管人看你好不好,不管你做什么事,甚至有暂时的价值,也都是罪恶,能把你带到地狱。

要正确论断

  圣经里有很多经文讲到「我们要论断」,例如:

  「但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做。」(帖前5:21-22)这里虽没有用论断这字,但有同样的意思,就是要判断各样的事:是善美的事,就去做;是邪恶的事,就不要去做。这样的美事,我们怎能不作呢?

  申命记25:1-2,就讲到一个法官要好好的来论断、判断:「人若有争讼,来听审判,审判官(就是论断者、法官)就要定义人有理,定恶人有罪。恶人若该受责打,审判官就要叫他当面伏在地上,按著他的罪照数责打。」看来,有些人有权柄可以定人的罪;但要小心,因为我们都会有错误判断的时候,把好的看成坏的,把坏的看成好的,所以不可随意论断人。

  所罗门作王的时候,就求神赐他能论断、判断的智慧:「求你赐我智慧,可以判断你的民,能辨别是非。」所以,论断是优点,是上帝希望我们有的。

  民数记18章讲到,摩西在判断百姓的事上作得疲惫,后来就拣选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诚实无妄、恨不义之财的人,派他们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管理百姓,帮他作审判(就是论断)百姓的工作。

  诗篇82篇也讲到,如果一个人能够判断正确的话,他就是神:「我曾说:你们是神,都是至高者的儿子。」这里特别是指审判官、政策的决断者。因为我们能作判断的话,能看到人的心肠肺腑、事情的发展,就像上帝一样。很多将来的事,我们只能臆测,但不能知道确切或判断正确。如果有,你就是神,就是至高神的儿子,因为只有全能、全知的神有。

  但我们基督徒将来也要做这事,就是我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跟主一起作王,且作判断的工作,「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太19:28)。

  事实上,现在就要作判断的工作。例如:「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约7:24)换句话说,我们的错误不在判断,而是在按外貌判断,不按公平判断。

  保罗也说了:「教内的人岂不是你们审判的吗?」(林前5:12)审判教会里的是非对错、惩治奖赏、升降,都是我们基督徒的事。又说:「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腓1:9-10)也就是,我们生活中随时需要判断、论断,到底哪个对、哪个不对;哪个比较好,哪个比较不好。

  我们常会觉得,判断是好字,论断是坏事,但原文里都是同一个字。至於其他的字,也都有「分辨」(distinguish)的程度。

不要论断

  但圣经里也有完全相反的教训,就是「责备论断」。我们熟悉的经文有:主耶稣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太7:1)保罗说:「时候未到,甚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著称赞。」(林前4:5)刚才不是说在教会里要审判,现在却说不要论断,只等主来;这意思是惩治、奖赏都不要吗?

  「我们不可再彼此论断,宁可定意谁也不给弟兄放下绊脚跌人之物。」(罗14:13)「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雅4:12)是不是我们谁都不要指出谁的不是?

  这些经文都告诉我们「不要论断」,但刚才的经文是说「要有正确的论断(判断)」,这要如何解释?

  圣经不会前后矛盾。我们要提的是罗马书第2章,保罗讲一个事实:我们总是罪人和义人,如果我们不信靠上帝的话,我们就总在犯罪,与不信的人没有两样。这原则可以应用在每件事情,不只是在论断的事上。也就是,当我们没有信心的时候,连在这充满智慧的论断上,我们也会犯好大的错误。

  我们从罗马书来看,人论断的错误和罪恶在哪里?

 1.无知

  法官要有知,必须尽力搜集资料,才能定谁有罪无罪;但有的时候,他也会因为无知而错判。我们不能论断,因为我们「无知」,我们不知道人的内心,只能看表面,却连表面都看错了;只有神「有知」,且是「全知」,他「按公义判断,察验人肺腑心肠」(耶11:20)。我们既是无知,却敢妄作法官,论断一个人,这就是我们的错误。看看,我们会识错了人,投错了票,嫁错了人,娶错了人……,各样事情,我们哪能判断得对?若可以判断得比较对一点,那都是神的怜悯。

  若不是耶和华给我们智慧,我们什么都不能做,更何况是论断、判断一个人;事实上,「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徒17:28),「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诗127:1);若不是耶和华让我们看到1,我们看不到1.5;若不是耶和华让我们记得1,我们记不得0.1。我们能做的任何良善美好的事,包括正确的论断、判断一个人,都是主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我们、赐恩典给我们。

  我们的无知,是「有知,却故意不知道」,这就是罗马书1:20讲的,「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这是指我们是认识上帝的。这方面当然有很多不信主的、神学家、哲学家有很多辩论。但我不参与这些辩论,只单用圣经来看:人知道神和神的事情。从亚当夏娃到今天每个一个堕落的罪人,我们都知道神,和神的独一、真实、慈爱、良善,和神的法则,因为他已经给我们显明。可是,我们又故意的不知道,「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罗1:21)。

  当我们在罪恶里故意无知,就越错越厉害。尤其做坏事时,根本不愿意承认有一位神在察看。这是所有人不信上帝最基本的理由。我也一再承认非基督徒在道德、学问、各方面上,比我们基督徒好太多。他们可能在数理、文学、道德、艺术上都非常的好。但那越好的,罪就越大,因为神给他们的恩典是大的。当然很多人会说,那是我自己修习来的(譬如儒家、孔子等等),我不介入这些,但是从神的启示来讲,他们的罪是无可推诿的。因为他们是窃取上帝给他们的智慧,却故意不认识神,所以「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越来越在很多地方糊涂,以致走在灭亡的路上,更快地通往地狱。

  不只非基督徒这样,基督徒也是一样,所罗门就是很好的例子。所罗门刚开始治国时,他的智慧和富裕,曾叫他敬畏上帝,疼爱百姓,国泰民安,圣经说,「所罗门在世的日子,从但到别是巴的犹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安然居住。」(王上4:25)

  他大有智慧,在圣灵感动下写出箴言。从箴言里的话,可见他知道这位独一的真神,「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箴9:10)他知道财富独乐不如众乐,「设筵满屋,大家相争,不如有块干饼,大家相安。」(箴17:1)他知道王应当对百姓好,让百姓得到恩惠,「王的脸光使人有生命;王的恩典好像春云时雨。」(箴16:15)可惜,他后来只顾自己的富裕和享受,远离真神,明恋妃嫔的假神,所以「无知的心就昏暗了」,以致有了所谓的「服苦部」、「奴隶部」首长(就是亚多兰),专门虐待、奴役百姓。

  他也知道管教的重要,「我儿,你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或译:惩治),也不可厌烦他的责备;因为耶和华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箴3:11-12)然而,他自己不受教,也不管教自己的儿子,以致所罗门一死,百姓不愿服苦,儿子无知,国就分裂。

  所罗门是最有知,能论断、能判断谁是那婴孩的母亲,后来却变成最无知的。从这点来看,我们今天根本没有资格论断人,说人这样那样,因为我们总是罪人,我们的论断会有错误。我们无知,不知道人的心肠肺腑,看不到人的内心,也看不到自己的将来,却妄作论断,包括称赞人家好,都是骄傲,自比是神,不敬畏神。当然,一个人有一般恩典托住,很可能有论断对的时候,但只要不悔改,就还是往地狱里去。

 2.无行

  第二个罪恶,是「无行」,就是明知故犯,你所行的跟人家没有不同:「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

  这个例子很多,包括传道人、法利赛人、老师、牧师、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指正别人的时候,我们自己没有那个正确的行为。最好的例子就是大卫。当他犯了淫乱和谋杀罪之后,拿单来跟他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有钱人欺负一个穷人。这欺负不一定是有法律根据,因为圣经上是说有钱人「取走」穷人的羊,而不是说偷走或抢走。所以,这取走可能是合法的,是穷人的抵押品。你看大卫多有知、多有正义感、多有同情心,当他听到这故事时,不是说:「行这事的人残忍、不公平、罪大恶极。」而是说:「行这事的人没有怜悯心。」然后拿单说:你就是那人。

  这不就是保罗两次讲到的「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2:1)「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2:3)

  不错,在论断人的事上,我们第一是要「有知」,要多读经、看属灵书籍,懂神的话,认识神;不管是基督徒、非基督徒,神都给我们头脑、智慧、时间、机会,我们就要多学习各样知识、学问、道德法则,做一个有知的人;第二是要「有行」,要多读经、祷告、事奉、传福音、行善、作好丈夫好妻子好儿女,不要明知故犯,言行不一,不要在责备教导别人的时候,自己所行的却跟别人一样错误。似乎我们有知,又有行,今天的讲道就可以结束了。如果是这样,你可就论断、判断错了!因为即使我们像法利赛人知法也不犯法,又行法,也还是不够。否则耶稣就不用问:「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可以的呢?」(可3:4;路6:9)

  所以,我要继续用约翰福音8章「行淫的妇人」来解释这段经文。耶稣在教会讲道,「文士和法利赛人带著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当中,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约8:3-5)

  圣经都是神默示的,我们相信神的话一致、美好。所以我们用保罗在罗马书1、2章上的话,来看文士和法利赛人在定妇人罪的时候,有没有犯什么错误。第一个,他们是不是无知的?他们不是无知,因为他们认识神,知道神的法则。第二个,他们是不是无行的?他们有没有犯淫乱罪?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内心,但我们相信在行动上他们没有犯淫乱罪,因为法利赛人看重行为,所以他们有充分的资格避开罗马书2章的责备:「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甚至振振有词、良心平安的说:「我行的跟这女人不一样。」

  看到这里,我们会以为,我们像法利赛人有智慧知识、行规蹈矩的,我们就可以批评论断人。所以,我们可以论断阿扁、论断邱毅、论断布希,如果我们行的跟他们不一样。或说,你对罗马书第2章的领受是:你所行的一样,你就罪无可推诿;你所行的不一样,你就可以责备。是吗?

  我们看圣经一定要看得全面,不是不要论断或论断人不对;在这罪恶的世界上,我们总需要论断、判断、惩罚、定罪。但我们在做的时候,神特别怜悯、恩待、提醒我们:第一,我们是不是「无知」?因为,我们总有误判的时候,不管称赞或责备或决定政策。所以,我们总需要更敬畏神,才能有智慧判断。第二,我们是不是「无行」?是不是行的跟别人一样?你没有资格论断人,是因为你所行的跟别人一样错误。例如,你批评这个同工把教会的原子笔带回家,而你自己的家里都是教会的笔。所以,我们要行得更好。但这样就可以了吗?还不够!

 3.无爱

  即使我们有知、有行,第三,我们是不是「无爱」?就像这群无怜悯的文士和法利赛人。

  「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惟有结党,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的,就以愤怒、恼恨报应他们。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罗2:6-9)好像罗马书2:1-11在讲因行为称义,与雅各书一样。

  我们求主让我们的行为更良善,对神更认识。我们也求主让我们对该有的刑罚和判断都能够接受。但我们在论断、刑罚、教导人的时候,不仅知道自己无知,需要依靠上帝;不仅知道自己无行,需要上帝恩典;也要知道自己无爱,需要知道上帝爱我们,且领受他的爱。

  「我们知道这样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审判他。」(罗2:2)这在说谁?理所当然是在说被论断的人;但上帝的话也在警惕我们自己,当我们论断别人,所行却与别人无异时,「……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罗2:3)

  这样说来,是不是我们就不能说任何人了?保罗说,你知不知道神「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使你能活下去,做这做那;「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罗2:4)我们的神是非常公正、慈爱的。是有无情的审判,但在他最后审判之前,他给我们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领我们悔改;对陈水扁、对马英九,对你、我,都是这样。而约翰福音8章就是在讲,所有犯罪的人都应该要悔改,不仅是行淫的妇人而已。

  这群文士和法利赛人很懂得法律,他们要耶稣回答如何处置这行淫时被拿的妇人。他们是在试探、攻击、为难耶稣,希望耶稣答不出来,好把这些百姓和耶稣分开。

  耶稣很久没有回答。这不回答,正是他的恩慈、宽容、忍耐。而这群文士和法利赛人可知道,纵使你有责任去论断时,也要先想到神的恩慈、宽容、忍耐不仅是要你为人师表、教导、责备别人,更是要领你悔改;而且你悔改后,也要领别人悔改。若你执意不肯悔改,神的公义审判是会来到的:「你竟任著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愤怒,以致神震怒,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罗2:5)但在这最后的日子未来之先,他给我们的一切经历都是恩慈,要领我们悔改。不仅是论断人的文士和法利赛人,也是被论断的行淫的妇人,也是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时候,耶稣可以说是,怎么回答都不对。若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得饶人处且饶人,耶稣就犯了摩西的律法、上帝的法则,耶稣要被打死;若说打死行淫的妇人,众人就会离开耶稣,因为耶稣的教训与法利赛人没有两样、没有什么希奇的。说得严重,法利赛人的目的:不是这行淫的妇人死,就是耶稣死,总之要有一人死。

  圣经多处讲到,神的训诲是我们的生命,神的法则是叫我们得生命:「要持定训诲,不可放松;必当谨守,因为她是你的生命。」(箴4:13)「为诫命是灯,法则是光,训诲的责备是生命的道。」(箴6:23)「谨守训诲的,乃在生命的道上。」(箴10:17)「智慧人的法则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箴13:14)「将我的律例赐给他们,将我的典章指示他们;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著。」(结20:11)但即使你熟知法律,当你不敬畏神的时候,第一,你违反;第二,你杀人。

  耶稣为此痛心,因为律法是要叫我们活得更好,而文士和法利赛人不但知法犯法,且想利用律法杀人。我们说过,圣经讲到饶恕、赦免、论断的时候,看似有很多的矛盾,但绝不是和稀泥,不是废掉上帝的律法,「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太5:17-18)所以该罚的,都要罚。犯淫乱的,该被打死,就要打死。至於如何成全?就是耶稣为我们受罚,死在十字架上,这就是福音。这是他更伟大的爱,要叫我们称义的,能圣洁。

  试问,我们更懂圣经(有知)、更圣洁(有行),目的是论断、定人的罪吗?这不是耶稣的意思,因为人子来,「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3:17)。这也不是保罗的意思,因为神在生活中的责备和管教,都是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叫我们可以悔改。不是你说谎、吸毒、忌妒、龌龊才需要悔改;悔改的意思就是转向主。所以即使我们手洁心清,也希望能日日更归向神、更亲近神、更有神的形象和主的荣美。

  我以前常常在想,雅各书和罗马书是不是冲突?因为,一个讲「因行为称义」,一个讲「因信称义」。当然我们信神的话,但实在难以调和。然而,在罗马书2章这里,也没有提到一点信心。这如何解释?

  感谢主,神的话语真是全备,雅各和保罗讲的是一致的。但雅各特别讲到,守律法要守全。我在想,雅各写这话的时候,是不是也想到约翰福音8:1-11?

  雅各书2:8-9,「你们若全守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但你们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为犯法的。」不一定是他臭脸,你不录用他;也可以是她特别漂亮,你录取她。但外貌也不只是外表,凡凭著有限的眼光待人,就是犯法,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雅2:10)

  2:11,「原来那说「不可奸淫」的,也说「不可杀人」;你就是不奸淫,却杀人,仍是成了犯律法的。」这话岂不就指著那些文士和法利赛人讲。

  2:12,「你们既然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审判,就该照这律法说话行事。」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约8:7)耶稣不是说算了,因为他来不是废掉律法,而是成全律法,且要执行得完全,也就是没有罪的活人才能定行淫的妇人的罪,拿石头打死她。文士和法利赛人或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没有生命的罪人,死人怎能拿得起这石头?

  这次耶稣的话深入人心,在场的每个人,包括文士和法利赛人,都听进去了,所以退去,悔改了。就是行淫的妇人,蒙神的话光照也悔改了。因为她没有乘机逃走,她知道她罪该万死,所以在耶稣面前听候发落,等死。

  每一个人都悔改了,也都在悔改中蒙到更大的恩典。但故事还没有完。纵然所有的人都走了,也还有两个人没有走,就是耶稣和这妇人。这妇人的危险处境并没有因为其他人走了就解除了,因为还有耶稣可以定她罪。感谢主,这是神全然的赦免,是主极大的怜悯,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8:11)这赦免不是放纵罪恶,不是罪恶没有处罚,因为耶稣替行淫的妇人死了,也替所有的罪人、替我们死了。

  2:13,「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原文论断)夸胜。」雅各在提醒那些自义、觉得自己有资格拿石头打人的人,也就是文士和法利赛人,也就是我们:当你没有怜悯心的时候,你要受无怜悯的审判。人做错了,被论断、定罪,是应该的。而你有知,有行,能论断、定人的罪,但你有没有怜悯的心?有没有想到自己也曾无知、无行,和神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

  感谢主,今天的信息跟任何一个信息一样,律法里面有福音,福音里面有律法;审判里有神极大的怜悯,怜悯里有神极大的审判。

 4.无恒

  下面一个重点就是要有恒:「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惟有结党、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的,就以忿怒、恼恨报应他们。」(罗2:7-8)保罗要我们知道,我们无知、无行、无爱、无恒,所以需要主的救恩。

  这些文士和法利赛人能有恒的不犯罪吗?他们的悔改很可能只是暂时的。但我真是希望那些要来定耶稣罪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听到耶稣的话后,能有恒的被感动,有恒的悔改,有恒的更认识神,有恒的更遵行神的话,有恒的更有爱心,有恒的「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这些文士和法利赛人若只是自责了几天,之后又故态复萌,而且更顽梗的话,那神「就以愤怒、恼恨报应他们。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罗2:8-9)。

  这行淫的妇人能有恒的不犯罪吗?我也怀疑。可能不行淫了,但又犯别的罪。而且耶稣的话:「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是不是更给她极大的艰难?因为谁能不再犯罪了?谁能恒心行善?我们可能悔改了,但过几分钟就忘记了,就被过犯所胜。这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在任何事上,时时刻刻都需要主。

  是的,我们被赦免后仍会犯罪。我们无法有恒、一直、持续的圣洁,因为我们总是会说谎、忌妒、骄傲、辱骂……,所以要更加去信靠主,因为「只是过犯不如恩赐」(罗5:15),「怜悯原是向审判(原文论断)夸胜」(雅2:13)。

  加拉太书6:1,「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这挽回包括惩治,但没有一点自义和报复的成分,而是希望你能悔改。

  路加福音17:3-4,「你们要谨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劝戒他;他若懊悔,就饶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好像圣经更多提醒那些行为比较好的人。不是犯罪的人要小心,而是不犯罪、能论断、定人罪、饶恕人的要小心;不是被挽回的人要小心,而是挽回人的要小心;不是得罪人的人要小心,而是需要饶恕人的要小心。所以,居高位、作教导、定人罪的文士和法利赛人、牧师、老师、父母、法官、立委、总统,要小心;被得罪的人,也要谨慎。

  当然,被赦免的人更不可藐视主丰富的恩典,滥用饶恕、赦免来继续犯罪,否则就是亵渎圣灵,永远没有赦免的机会。我们求主帮助我们,不要因为有赦罪的恩典就任意犯罪,那就不是真的悔改。

  罪人要持续不犯罪,难;就是义人要继续行义,也难。你能有恒的饶恕吗?你会想到太便宜这犯罪的人了,因为他得到的好处,实在比那不犯罪的人还多。但你可曾想到你比犯罪的人幸福太多了,因为神给你的恩典是大的,你没有罪恶中的痛苦;且你是在他丰富的恩慈、宽容中生活,不是在他愤怒的忍耐中生活。所以,如果得罪你的人在恒心行善中有偶尔被过犯所胜,甚至一天七次回转,有心悔改,你总要饶恕(注意,饶恕里不是没有警戒、管教)。最难的就是饶恕人七十个七次。我们怎能饶恕?是不是应该像使徒一样,对主说:主啊,你若要我这样做,「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路17:5),因为靠我们自己,我们真是做不到。

  我觉得,那犯罪的人能一天七次回到他得罪的人面前,说,我错了,也好难。这要好大的盼望,才能做到。但这盼望,耶稣给了我们。

  我们都需要神「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愿我们晓得这「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是领我们悔改的。所以,总要认罪,总要饶恕,总要更认识神,更遵行神的话,更有爱心,更行善,更圣洁,更归向神。是很难,但信靠主,总是能。

祷告:

  天父,我们除了求你怜悯,也只有求你怜悯;我们除了感谢,也只有感谢;我们除了羞愧,也只有羞愧。
感谢你,你用你的话和你的圣灵给我们这么大的盼望,否则我们不敢相信「怜悯是向审判夸胜」、「过犯是不如恩赐」。

  不管是犯罪的、道德好的,我们都求你怜悯,求你恩待,不要审问你的仆人,因为在你面前活著的,没有一个是义人。我们不是不要律法、公义、刑罚,而是求你真让我们知道你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是要领我们悔改。

  谢谢你对我们的审问,谢谢你给我们的羞辱和痛苦,谢谢你的光照,叫我们真正经历到赦罪的平安。
你真是有丰富的怜悯和慈爱。「我的心啊,不可忘记你一切的恩惠。」

  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文字PDF □ 1       讲道MP3 □ 
发布者来自□100.38.114.91

前一篇     后一篇     修改     回"公布栏"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