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神学回应

前一篇     后一篇     修改     回"公布栏"

标题 □ 从教会历史看三位一体 (《流浪的神》,《新使者》,中台神学院)        编号 □  12
发布者 □  康来昌       发布时间 □  Sat Jun 11 18:35:33 2005
文字PDF □ 1       讲道MP3 □ 
从教会历史看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是最基本又最叫人搞不清楚的教义。我们从历史来了解它。

  基督教是从旧约发展出来的。它和犹太人一样,坚持只有一位全能真神,厌恶并反对任何多神宗教。但是,基督徒既信那位独一神,又信耶稣,那基督教不是多神(虽然只是二神)教吗?

  这个问题,在新约已经出现了,耶稣分别问过门徒(马太福音十六章15节)和法利赛人(马太福音廿二章42节),他们认为他是谁?

  可惜,新约的答案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在耶稣诸多的头衔中,他极少直接了当的被称为神(参:约一1;可二7;罗九5;多三13;来一8)。更何况有些学者认为这是后人「神化」耶稣,或窜改原文的结果。不过在这里不谈新约版本及神学的问题。
到第二、三世纪左右,开始有两派异端希望在耶稣身上动手脚,来维护基督教一神的立场。

一.「异端」的三一说

 A.能力一神论

  一派说,耶稣不是神,他比真神小一些。小多少?说法不一:
有的(这派之间的人物不一定有历史关系,但性质类似,故我把他们归成一派)说,耶稣本来是个人,因他对上帝忠心不二,受洗或登山变像或死后复活时,上帝立他为子,如此主张的有第二世纪的「贫穷论」(Ebionism),和第三世纪的「嗣子论」(Adoptionism);

  有的则说,耶稣是仅次於父神的最大受造物(父神是造物主),代表人物是第四世纪的亚流(Arius)。二十世纪的耶和华见证人是这种「次位论」(Subordinationism)的重现。他们觉得,一神信仰不可打折扣,为了维护一神(父神),耶稣的神性就得打折扣了。这一派也可称为「能力一神论」(Dynamic Monarchianism)。意思是说,耶稣本身没有神性,他的能力是独一父神赐下的。

 B.面具一神论
另一派异端,既想维持一神论,又要保存耶稣的完全神性,就想出神戴面具的办法,说:神在旧约戴的面具是「父」;新约时,同样一位神换了一个面具,以「子」的形式出现;五旬节后,则戴上「灵」的面具。

  上面那派错在说耶稣不是神(比神小一点),这派则错在说耶稣不是人(是神的化身)。学者称他们为「面具一神论」(Modalistic Monarchianism)。保守人士在谈三位一体时,常犯类似的毛病。他们注重一,却忘了圣经清楚说是不同的三位。最有代表的经文:「我(一位)要求父(另一位),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第三位)」(约十四16)。

  我向学生讲正统的三位一体「六句真言」,前三句他们还能同意,后三句便颇不满。这六句是:「父是神,子是神,灵是神;父非子,子非灵,灵非父。」历代保守人士想用「老子一气化三身」,或封神榜式的「孙悟空拔毛变化」来了解三位一体,就是犯了面具论的错误。

  二十世纪神学家D. M. Baillie指出,异端的共同特徵就是要「简化」三位一体。我想,把「简化」这字眼改成「合理化」,就更准确。历史上,各异端莫不想用合逻辑、合理性的说辞来说明三位一体。这不仅注定失败,而且会走入否认三位一体的路。

二. 「正统神学」的三一教义

  那么,正统学派如何了解三位一体?

 A.亚他那修

  第四世纪的亚他那修(Athanasius)有句名言:「将自己献上的子,与父有别,但就神性而言,二者相同。」(Ar. 3.4)亚氏还有一大贡献,就是把圣灵的神性提高到台面上来。他指出,根据圣经,父子灵在创造、默示先知、道成肉身、赐生命给人类这些事上都密切合作。

  不过,亚氏仍不愿直接称圣灵为神。这一点,连对三一论极有贡献的迦帕多加教父(Cappadocians)也有迟疑之态。他们在三八一年的Niceno-Constantinopolitan信经中,促成了以下的字眼:「圣灵是赐生命的主,从父而出,与子一同被敬拜得荣耀,他通过先知对人说话。」

  如此提升圣灵,是因为:(1)受洗所奉的名是父子灵;(2)圣经中神的灵与父子密切互动。

 B.迦帕多加教父

  迦帕多加教父不认为圣灵只是神的能力,而说圣灵与神同质(homoousios),却是另一位(hypostasis)。如何一个「另」法呢?用来源区分:父非生也非出;子是父生的;灵是从父经子「出」(procession,约十五26)。「生」和「出」说明三位的相同。因为,正如从人所生所出的必定是人,从神所生所出的就必定是神。相反的,人所做所造的,必定不是人(最多是机器人;或是有人工智慧的产品),神所造的,就必定不是神(造物主绝不同於受造物)。圣经和神学家很巧妙的用「生」、「出」,来指出父子灵的同(同质)与不同(一个非生非出,另一个生,第三个出)。
但是所有形容神的语言都有其限制。子的「生」及灵的「出」都会引发其他问题:他们何时「生出」的?「生出」之前就不存在了吗?迦帕多加教父一方面承认,三一神内部的奥秘非人的言语智慧所能探究;一方面提醒大家,子和灵是在永恒而非时间中生出的。也就是说,父子灵是永远同在,没有那个早过那个的情形。

 C.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把父子灵之间作了更深入的区分及结合。三者的平等及合一,不可须臾分离。每一位都与神的本质(essentia,奥氏不喜用substantia)相同。不仅同一本质,连意志及行动也一致。

  奥氏对三一神学最创新的贡献,就是他用人的灵魂结构来作比方。他并不是说,这些比方能证明神是三一,(这只能凭信心通过启示接受),但这些比方能帮助人了解三一的奥秘。奥氏认为,三一的「痕迹」到处可见,因为万物都是三一神造的,当然就会有三一的成份显出。(我最常听见的比方是水、汽、冰的三态。不过这比方误导的作用~引人走入面具论~恐怕大过澄清:父是冰?子是水?灵是汽?)而人既是神的真实形像,我们就可以反求诸己来了解三一。即使是人的肉身,也有「类似三一之处」(quandam trinitatis effigiem)。比如说,认知的过程就有三个不同的成份,但又紧密结合。这三个成份是:外在的「目标」、理智认识这目标的「行动」,以及理智对这目标的「感受」。当我们摒除物质,单从灵魂来了解时,就更接近三一。因为灵魂中的各功能,和三一神一样,是「同一本质的」。如记忆是三一的:心中的某个「印象」(如某人某事),对这个印象的「回想」,以及想要去回想的「意志」。如人的智慧是三一的:「心智」、心智的「自知」、心智和自知间的「爱」。如爱是三一的:「爱者」、「被爱者」和「爱」本身。如意志是三一的:「记忆」、「理解」和「意志」。

  奥氏认为,从这些比方来看,神必定是三一的,否则他的智慧和爱都将无从发挥。

三.近代的三一说

  三一的教义从十八世纪开始消沈。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许多神学家不再相信耶稣是神。而士莱马赫(Schleiermacher)主张三一是早期神学家把圣经哲学化的结果(这位自由神学之父的说法,和许多反对神学的福音派多么相似)。这更叫人忽略三一。

  以上是三一教义的历史简述。

四.三一教义在基督徒生活中的应用

  一个人成为基督徒,是因为他奉父子灵的名受了洗。基督徒受领祝福,也是奉父子灵之名得到的。这就是说,在我们称义成圣、重生得救悔改归正的过程中,父子灵始终积极的参与。若神不是一而三、三而一,均衡的被人领受,那基督徒和教会就会出大大小小的问题。粗糙的说:犹太人没有子和灵(约壹二23;林前十二3;加四6),所以不认识父;福音派缺少圣灵,所以缺少呼叫阿爸父的火热;而灵恩派提醒人注意圣灵固然有功,但对圣子的十架实在太忽略,以致对「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林前二8-12)遗漏颇多。
认识三一教义和应用三一教义,是同样重要的。

五.结语

  我也想把三一这个名词说得完整一点。三一的源起是拉丁文的trinitas(三世纪的北非神学家特土良〔Tertullian〕创用),而这个字代表的是tres(三)personae(位)in(在)una(一)essentia(体)。更完全一点,tribus(三)modis(型)sub-istis in(存於)una(一)divina essentia(神体)。这是拉丁教父用的,他们当中有人用substantia(性质、个体)代替es-sentia。希腊教父则分别以hypostasis(位、性、个)和ousia(体质、性格)来形容三一。

  我无法在此解释这些字的微妙异同,因为就算把它们译为中文(位、个、性、体、格、质),仍叫人一头雾水。不知当年宣教士根据什么翻译成「位」、「体」的?牟宗三先生的《心体与性体》或许提供了一条可以研究的路线。

  祈祷的法则决定信仰的法则。我们多祈祷三一神,必定可以使人更明白三一信仰的内容。

        (摘录自:《流浪的神》康来昌著,雅歌出版)


 
文字PDF □ 1       讲道MP3 □ 
发布者来自□220.228.70.120

前一篇     后一篇     修改     回"公布栏"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