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講道系列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標題 / 120108 一封信(哥林多後書3:1-7)        編號 /  683
發佈者 /  康來昌       發佈時間 /  Sun Apr 22 03:14:07 2018
文字PDF /      講道MP3 / 

一封信(哥林多後書3:1-7)



當信不讓的自信

 基督徒是自己的薦信

基督徒或教會的身份很多,我們是上帝的兒女、上帝的新婦、是祂草場的羊、是祂園子裡的樹、是祂的僕人、是祂重價買回來的珠寶。哥林多後書第3章說,我們是一封信,林後3:1,「我們豈是又舉薦自己嗎?豈像別人用人的薦信給你們或用你們的薦信給人嗎?」

哥林多教會不是一個好教會。每個有形的教會裡都有麥子,也有稗子,有稗子看起來像麥子的,也有麥子看起來像稗子的,我們不一定能分得很清楚。

哥林多教會有很多恩賜、能力,也比較自大,幼稚,以致容易被魔鬼欺騙,對保羅的建議、勸告,以及身份、工作多有懷疑。保羅很愛每個教會(包括哥林多教會),寫了兩封信關心他們。不能避免的就是要,說「我講得比別人對」,讓哥林多教會聽他的話,但這不太容易。

尤其教會都講要謙卑,另外一方面,我們對我們能夠講出的正確東西常常很不清楚。加上現在的文化常常是包容,甚至不分是非對錯,就怕人家對基督教反感。但我們應該很清楚其他宗教在所信靠的神明上是錯誤的,你跟隨其他宗教會下地獄的。但這在今天很多神學院、牧師口中都不敢講。

保羅就很清楚的講。其實任何一個先知,當他講出上帝的話時,他會很確定的。我們求聖靈也給我們這樣的確據、把握,該講的時候就堅定的講,該謙卑時候謙卑,不懂時就說不懂。

保羅就講很確定的話,不管是信仰上或道德上。在信仰上,他明確的責備哥林多教會:「你們當中怎麼有人說沒有復活的事」?在道德上,保羅很嚴厲的責備:「你們當中怎麼有人跟繼母同居,你們居然包容他,不把他趕出去」?還有他們的分門結黨、對十字架道理的不熟悉等等,保羅就很清楚、很苦口婆心的告訴他們。

在第2章後面保羅就講到他自己的好:「我們是在基督裡誇勝,而且隨時散佈出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我再次說,我們一方面絕對承認我們的罪惡,「在罪人中,我是罪魁」;但另外一方面,我們也絕對,「當信不讓」。所以,保羅很清楚講:「我是上帝的僕人,我所傳講的是對的,你們要聽」。當聖靈確實給我們上帝話時,我們不要假客氣,否則就是上魔鬼的當了。

而保羅的敵人,甚至哥林多教會,肯定說保羅吹捧自己,就是第1節的「舉薦自己」,而且是「又舉薦自己」。保羅說,「我不是在吹牛,我也沒有引別人的話來推薦我,我將來也不會引你們的話來推薦我」。

這些情況在社會上都會看到,選舉時最多,就像我們想知道某個人或某個思想、學說、書、產品、商店、餐廳好不好,也許花點力氣問問專家或看看「消費者報告」。又像交男女朋友,會問這男孩(女孩)怎麼樣,就是一種推薦,因為覺得自己的判斷會有錯誤。

不過,對於上帝,正統的信仰,我們不可以讓步,要很確定。我們並不是互相吹捧、推薦來推薦去的。

保羅說每個基督徒是一封信。我兒子大學畢業時,大環境不好,丟出去的應徵信可能有上千封,公司接到的應徵信也很多,所以就要很有技巧,就差不多有點像廣告。這不是不重要,我們在人間需要這樣,包括要到哪裡去牧會也需要有推薦人的。

但我們需要知道:你是一封信,人家看到這封信,就等於看到你、你的牧者、你的神。保羅在說「我」,其實他說的不只是他自己,他在說我們每個基督徒,他在說上帝。要認識祂,也需要有推薦信。上帝的推薦人就是我們,我們的推薦人就是上帝,我們也彼此推薦。

 基督徒與牧者是彼此的薦信

世界上有很多推薦都不可靠,也許推薦人很可靠,被推薦的人後來變了。但上帝絕對可靠,也不會改變。我們會改變,會被上帝變得更好。保羅第1節先說我不是學世上的風俗,用人來吹捧自己,林後3:2,「你們就是我們的薦信」,意思是你們哥林多教會就是我保羅的見證,人看到哥林多教會好,就知道我保羅是個好牧者,曾經把你們牧養得好。這就好像,你的頭髮燙得真好看,每個人都會問你,是在哪家美容院、哪個美髮師做的。你就是那美髮師的推薦信。你不必說什麼,人看到你的頭髮,就知道你的美髮師好,就願意去,這就叫做口碑。

不過,哥林多教會明明不好,這當然不是保羅的錯。這就是我們基督徒也都需要學習的,保羅有那因基督而有的自信,2:4,「我們因基督,所以在神面前才有這樣的信心。」

是的,我們基督徒一定要謙卑,在聖靈光照下,絕對不是虛假、客氣、禮貌的,而是誠實的,不斷越來越深看到自己是罪人,常常在各樣的事上都會犯錯。但是,如果你的屬靈狀況在進步,我們也一定會越多看到上帝在你身上的恩典是真實的、是偉大的、是美好的。所以保羅說,「為著這個,我要誇口。為著我自己,沒有什麼可誇的。但為著主在我身上的工作、聖靈在我身上的工作,我要誇口」。這是一種健康、合聖經、合信仰的自信。

我不喜歡用「自信」這個字,但當我們信靠上帝時就有一種把握:「我是被上帝所愛、所保守的」,以至於我們對我們所講、所教的會越來越多有把握,不是被人牽著鼻子、隨著潮流跑,不是因為聽到人家稱讚或批評我們就興奮或沮喪得不得了,而是因為「在我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約一4:4)。

基督徒往往聖靈、神的道在我們裡面太少,所以就跟世人一樣,聽到一點讚美就自以為是,聽到一點批評就生氣、絕望,這都不對,都是少了自信。當然我們知道自己是又弱又爛,但如果我們相信神的話,我們走十字架道路,主在我們裡面,我們就是銅牆鐵壁,任魔鬼都不能攻破。既也不會被吹牛拍捧就樂昏了頭;也不會因為人家合理或錯誤的批評、論斷就受傷。

哥林多教會並不甩保羅的,但保羅仍很大膽的講,你們「寫在我們的心裡」,「你們怎麼看我都次要,但我很愛你們,你們是放在我的心裡,被我所惦念的」。這是有高度的自信。

保羅也不諱言:你們「被眾人所知道所念誦的」,不一定是在講眾人看到哥林多教會有甚麼好的,也可能是在講不好的。「大家都目睹你們,至於我所做的,人怎麼評價,那是人的事,但我知道,我在主面前問心無愧」。

現代人常常看錯,選錯人、投錯票、嫁錯人、娶錯人,但神不會錯,信靠神的人也總會被神保守,以致做得很對、看得很對。總之,保羅說「因為聖靈、基督在教會的工作,我們都是一封推薦信,我們互相推薦彼此。人看到你們的優秀,就知道我;人看到我的優秀,也會知道你們。」

 基督徒是基督的薦信

林後3:3,「你們明顯是基督的信,藉著我們修成的。」每個基督徒都是基督寫的一封信。每個基督徒都是基督推薦的一封信,每個基督徒也都是推薦基督的信。就是人家看到你就知道你信的耶穌是怎麼樣。

我想這應該是每個宗教的特色,拜財神爺,常常是貪婪的。拜青面獠牙的,常常都是鬼里鬼氣、張牙舞爪、猙獰可怕。但他們的特色都是害怕、恐懼。我們基督徒原來也不好,但因著我們信靠、敬畏、敬拜、喜悅、愛戴、傳揚、讚美耶穌基督,聖靈和主就開始改變我們、雕刻我們,使祂的特質反應在我們身上。我們原來是黑紙,現在主把我們漂白了,然後又在上面寫成了一封很美的信,把基督的美善顯出來了。

神總是藉著其他的受造物在做事,包括教會的弟兄姊妹、輔導、老師、傳道、牧者,我們互相在修書、修屋、雕塑,希望能把對方打造得更美。

而這能夠好,「不是用墨寫的,乃是用永生神的靈寫的;不是寫在石版上,乃是寫在心版上。」我們必須常常憑著信心,靠著聖靈,不是靠著血氣,不是靠著人意,不是靠著勢力,或我們的憤怒或忍耐,聰明或智慧。這些都可以被上帝用,但我們必須有一顆心:一切靠著聖靈,是神用祂的靈寫在我們的心版上。

兩個對比

保羅現在開始進入了兩個對比。很多人說是指舊約和新約;但我想更恰當的說法是指:屬靈的工作和屬肉體的工作,或信心的工作和行為的工作,或福音的工作和律法的工作。

這是哥林多後書第3章難懂的地方,簡單說明,就是在講一件事:人怎麼樣才能好?家庭怎麼樣才能好?教會怎麼樣才能好?國家社會怎麼樣才能好?那「好」可以用很多來形容:怎麼才能幸福、快樂?

這有很多講法,我們基督徒當然會說唯獨信靠耶穌。沒有錯,但我們也需要證據和做法,包括:我們需要跟許許多多不信主的人合作。包括:食衣住行育樂每一樣東西,可能神都藉著這世界的制度在幫助我們,我們也在其中學習。所以我們一點都不自大。但我們會說,人要有永遠的善良,這世界上一切辦法,任何文化、文明、教育、制度(任其體罰或寬大),都不管用的。人只要不歸向上帝,就都會滅亡。

而舊約以色列已經歸向上帝了,新約基督徒也歸向上帝,但重點不在講舊約不好、新約好。舊約、新約都是上帝默示的話。這裡在講,不管是以色列人或基督徒,即使形式上在聖約裡、在教會裡,如果你沒有靠著信心、不憑著聖靈,你就不能變好。

好比以色列人在舊約時,上帝怎麼叫他們過好日子?就是把律法刻在石頭上,叫人遵守。那辦法就是律法主義:我們守法,不管是守道德法則或政治法則。守法很好,不是不好。而是我們人如果要用我們的肉體去遵守上帝的律法,結果一定就是成不了事。很多基督徒大概都忽略了,事實上從舊約已經寫得很清楚,上帝最神聖的律法,屬靈的律法,只是讓我們在咒詛當中,「凡以行律法為本的,都是被咒詛的」(加3:10)。

因此,保羅在講,如果沒有信心,如果沒有聖靈,我們寫不出一封屬靈的好信,我們能寫的只是刻在石版上。

個為,我們每個基督徒,如果真是屬神的,你會被上帝的靈越寫越好,而且不是刻在外在的石版上,做給人家看的表面功夫,是虛偽的;而是寫在你的心上,你的心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喜歡善良、喜歡慈愛、喜歡正義,不但有外在之美,還有內裡之實。

我們常常在一種痛苦裡,喜歡不應當喜歡的,比如:愛慕一個很風騷的女郎,勝過從心裡喜悅上帝的律法。就是我們有很多的虛偽。像詩篇119篇說的,「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這需要聖靈的工作,把上帝的律法、上帝的美善,寫在我們心裡。

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律法刻在石版上,神要他們遵守,「除我以外不可有別的神,不可雕刻偶像,不可敬拜偶像,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要守安息日,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每一條他們都犯了。我們也一樣,包括婚外情、包括虛偽、包括相咬相吞、欺騙、貪婪;有時候是心裡犯,有時外面也偷偷的犯了,只是沒人看到。

有衣有食就當知足,這是聖經上的話,但我們大概沒有一個人不玩玩股票,不買買期貨基金,不得錢多一點真是好。但是對讀經多一點沒有什麼羨慕,因為那上帝的話沒有寫在你的心上。所以唯有上帝的美善和祂的話能雕塑我們,使我們成為一個好的薦信。

所以下面保羅很狂妄的說,3:4,「我們因基督,所以在神面前才有這樣的信心。」我們是「唯獨基督」,因基督,而有這樣的信心,「我們是何等的美」。不是因為自己,不是因為自己的肉體、美貌、身材、成就…而有的信心。那種出於自己的自信,是很不穩固的,是會過去的。

3:5,「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什麼事;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神。」這句話講得廣一點:我不是憑自己能夠呼吸、能夠走一分鐘的路、能夠眨一下眼睛。任何事都是上帝,都是上帝托住。萬事萬有都在祂的旨意中進行,否則都會垮掉。

但保羅在這裡主要在講我們這些在作新約執事的、在傳揚福音的,我們有個把握,「我能夠把我的事做好,我能夠把我的信寫好,因為我們是出於上帝的」。基督徒應該是很樂觀的、有把握的。

很多基督徒,越到上層的,或在教會待得越裡久,越覺得悲哀、絕望,因為信的人少。我們求主幫助,也許我們會憂鬱、會煩惱,但我們求神幫助我們要有信心,我們求聖靈工作,也依靠聖靈勝過一切內在的情緒和外在的環境。我們若能這樣說,或這樣承擔,那都是上帝托住我們,我們感謝主。

所以3:3-5節,保羅是在說,「我要讓每個基督徒都是一封漂漂亮亮的推薦信,而且是從內心中發出來的美好。我能作這樣的事,是出於上帝的工作」。

3:6,「他叫我們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或作:聖靈)是叫人活。」這裡看似在講新舊約之別,其實是講有信心和沒有信心。

新約是一個約定,執事就是工作。「承當這新約的執事」,這是甚麼意思?你就想,我現在跟一個公司簽約,在2012年6月30日之前要交什麼樣的貨多少量,然後公司在什麼時候會給我多少錢。而我們現能夠把事情做好,不是憑著字句,是憑著精意;不是憑著契約上的字句、律法的規定,而是憑著聖靈。

字句的命令和規定,好。但我們做不到。做不到就變成很多的虛偽。但字句不代表不重要。上帝的道、上帝的話,就是字句。那字句很重要,讓我們產生了對上帝的信心,這是出自聖靈的工作,立志去遵守律法,那就能成就事情。

你想要靠著自己的意志和努力去守法,守成了,你會驕傲;事實上,你不可能守成,你會絕望,因為上帝要的是完全。神跟以色列人的約定就是這樣:如果你們守,你們就會蒙福,活得很好;如果你們不守,就會有各樣災難臨到你們。到最後,他們得到的多半是各樣的災難,因為守不了。這就叫做「字句是叫人死」。

我們在這世上真是很悲哀,你憑著自己努力去作好人,這是很好的事;你要對得起良心,這是很好的事,但舉步維艱。有時候,就像包青天一樣,最好,就是把罪犯殺掉,但他能把罪犯改變過來嗎?他不能,他頂多是殺一儆百。所有的律法,照著人的本性,我們不能守。這字句、這律法只會叫我們死,但「精意(或作:聖靈)是叫人活」,我們只能時時刻刻靠著聖靈、憑著信心來遵守上帝的律法。

林後3:7,「那用字刻在石頭上屬死的職事尚且有榮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榮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臉;這榮光原是漸漸退去的,」這裡更清楚在表達新約和舊約,或福音和律法,或我們基督教所做的工作和這世界所做的工作。這最後一個講法最恰當。把人變好:不是我們基督教,是主藉著我們所信的耶穌基督所做的工作,把人變好,把人變得美善,回復到上帝原來創造的美善。世人能夠做的方法就是威迫利誘、道德勸告、法律制裁,就只能這樣。

像我們中國儒家,基本上是德治,用道德來統治。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你的義、你的心開始。孔孟是這樣,到宋明更是這樣,就是你的心要正,道德上要從心好開始。

感覺好像儒家強調個人的修養。那王陽明就不那麼強調,他比較強調「直指本心」,你要知道你做得到那麼好就好了,就是康德式的,但大抵還是從心裡發出。朱熹更是講這些修養的工夫。或者我們用基督教講的:成聖的工夫,怎麼樣摒除那些雜念、邪念,怎麼樣讓自己的心和意念能夠誠和正。

中國儒家(尤其宋明理學)這方面的討論得非常多,表示我們人希望善良。到明末清初黄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三大家,就完全失敗了,士大夫變得非常無恥,整個中國人一點志氣、道德、理想都沒有了。而法家呢?法家就不是重你的心,而重的是外面的制度。那法非常嚴苛,而且君王有無上的權威。

這些有沒有用?我覺得有一些用處。起碼我們中國變成一個禮儀之邦,或我們中國文明裡所表現出來的儒、法:一個是約束你的心,或治、正你的心;一個是在法律、外面的制度上嚴格。我們承認,這些在這世界上也有它的需要。

但如果要讓我們活出一個真正美善的生活,你的心若不先做改變,誠意、正心,而想要被外面的律法來轄制,這都不可能。但誠意、正心,只有聖靈在我們心中潔淨我們,給我們重生、給我們一顆肉心、給我們一個新的生命才可能。

但舊約,或猶太教,或儒家也好,或法家也好,這些靠著人自己外在的制度或人的本心來約束的工作,只會叫人死。或許可以叫人死得舒服一點,就是所謂的太平盛世,也可以死得痛苦一點,但都是一聲嘆息。

在舊約的執事,是用字刻在石版上,這是律法主義,這是屬死的執事。各位,教會裡之所以死味甚重,因為我們都不敢講福音,我們都不知道聖靈,我們都在講律法,甚至所謂靈恩派也都在講律法:我們要的是成功、人多,所以一旦沒有,就都是死了,還是累死了。

3:7,「那用字刻在石頭上屬死的職事尚且有榮光」,但這種「屬死的執事」,也就是3:9,「定罪的職事」,還是有榮光。因為這榮光顯出了人的真相、人的墮落、人的無奈,以及上帝的公義、上帝何等的聖潔良善,也讓我們看到我們達不到這聖潔良善的該死,但這是一個榮耀。

3:7,這是有榮光的執事,「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榮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臉;這榮光原是漸漸退去的」。這裡他在講到摩西在曠野從山上下來的那件事情。「這榮光有一天要退去」,並不是說律法會漸漸的沒有。如同希伯來書說「律法原來一無所成,那先前的沒有用,所以廢掉了」,不是指律法本身要被廢掉,而是指這些宗教的儀式、大祭司的制度、獻祭等等要被廢掉,或更恰當的說法是,這些都是被耶穌基督來成全,「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太5:17)。

人間任何一個制度,不管儒法,不管羅馬,不管資本主義,不管是社會主義,有它很大缺點,也有它很大的優點,總的來講,這些東西要讓人好,最多只能刻在外面,呈現在外面的很好看。但裡面的要能夠完善,在上帝面前站得住,那需要求主幫助我們,使我們有那永遠不會廢掉的榮光。

我們是一封信,這封信不僅是外面好看,裡面也是實在的,這全然得靠上帝奇妙的工作,所以我們求主恩待我們,我們被主所發出的香氣吸引,我們也發出主的香氣,人聞到那香氣,就願意信靠。我們也求主恩待教會是一封美好的信,是祢寫的,是祢的聖靈寫的,是在基督裡寫的,是呈現出基督的美善和香氣,是叫人復活的。


 
文字PDF /      講道MP3 / 
發佈者來自/71.167.46.205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