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講道系列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標題 / 120323 八福的前四福 (馬太福音5:3-6)        編號 /  709
發佈者 /  康來昌       發佈時間 /  Sun Jul 8 02:41:58 2018
文字PDF /      講道MP3 / 

八福的前四福(馬太福音5:3-6)



耶穌在這裡講了哪些人是有福的,為什麼他們有福?

福、祿、壽、財、喜是我們中國人非常喜歡的字。不過,是不是長命、富貴、榮華就是福?在聖經裡,「福」就是快樂,喜樂。神學院裡喜歡講一些抽象的話,說,快樂(happy)是膚淺的、肉體的愉悅;喜樂(joy)是有深度的。這話我都聽不太懂。

我從聖經的理解,福、祿、壽、財、喜這些都很好,但其中恐怕最重要的是「喜」,如果有很長的命,頭腦清楚,身體健康,說來也很富貴,但卻不快樂,那是天天等死。

如果喜歡長壽,我們還希望不要窮。有財,有安全感。這些都不是壞事。

有壽、有財,還要有祿,就是地位,要人家很尊重我們。不要說別人,我們牧師去赴個宴席都怕。怕什麼?不是怕吃不飽,而是怕沒有被請坐主桌,沒有被人特別恭敬。這也不一定是壞事,人都需要所謂的榮譽感或面子。

財、祿、壽加起來,又兒孫滿堂、承歡膝下等等。這也不能太頻繁,也不能沒有。太頻繁就會要我帶孫子,很煩;但不頻繁又不行,會很寂寞。所以我覺得最好的就是最後一個「喜」。

所以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第一句話就講,所有的人都朝著一個目標走,就是尋求Happiness。但這Happiness不是Joyful,不是自己好而已,他甚至說不要為自己的食衣住行做工,而是做那更高貴的事,就是思想。那是希臘人的理想。

希臘和中國人都不大喜歡,覺得做工的是勞力者,是人下人,是為別人辛苦;勞心者,是人上人,叫別人辛苦。各位,做工是榮耀的,那是我們基督教的倫理。。

亞里斯多德講,如果要快樂,身體健康、頭腦清楚,然後在一個非常公平的社會裡,還需要有美德。他列出四個重要的美德,其中一個就是friendship,有friend。這我們也懂,「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你又有權、有勢、有名,但如果大家都在說你好,你就知道這些人捧你都是不安好心、要利用你。

我們經國先生喜歡跟所謂低下階層的人一起。這固然是他親民,也是他感情很豐富,因為在官場和商場可能不會有真朋友,尤其地位越高的越不容易有。如果真的有朋友,亞里斯多德講那是快樂。然後他又說,快樂不是一個人的,所以在荒島上即使什麼都有,有一千個妃嬪給你,有一千個太監幫你燒飯,你也不會快樂。亞里斯多德說要能夠思想,還要能在一個良好的政治中,有公共的生活習慣。

有個女哲學家,Hannah Arendt,也強調這個:我們要有公共的生活,不是一個人。有點像我們在教會裡,個人常常把自己呈現在眾人面前,大家又能很欣賞,這能叫人受到感動,也得到快樂。

亞里斯多德就講到,人只能在一個好的城邦,而理想城邦是人和人之間有很公平、親切、友好的關係,甚至有點像我們說的桃花源。不過,桃花源是「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些他都不會很抽象的說「君子謀道不謀食」。是,我們是謀道,但有食是個基礎。這講得很好。

我相信能滿足這樣條件的其實不是太少。但好像我們也都同意一件事,我們不快樂。即使已經是很有福了,但不快樂。

雖然我是基督徒,但我能夠想像一個基督徒沒有信心時的狀況,就跟非基督徒一樣,會懷疑上帝,會對上帝憤怒,會自我中心、自義、自大、自以為是,甚至包括自憐或自我絕望,所以我就能體會一個非基督徒的不快樂,因為非基督徒沒有上帝。

當我不太想把上帝放在心裡的時候,會有一下放肆的快樂,就是所謂的「爽」。例如狠狠的把老婆罵了一頓,罵得她沒辦法還嘴,好像有一點爽;但如果那是自我中心發出來,不是帶著愛的話,那一定會痛苦的。

我始終不覺得非基督徒會有真正的快樂,因為他們不知道怎麼面對死亡。當然基督徒沒有信心時,也是不能面對死亡,也不會面對人生。我們活著時只要是自我中心,就常常自私、狂妄,當然人家就慢慢不理你、敷衍你,你就絕望、難過。

所以我覺得像亞里斯多德這樣聰明的人,他的倫理學和政治學到最後就也是烏托邦。

我們講「有福」,不能少掉快樂這個因素。的確,人如果有財祿壽,但不快樂,那每天就生不如死,但因為怕死又不敢死。

這些是在說,我們看那八福(或九福)裡,用個簡單方式來講就是耶穌要我們快樂。什麼樣的人會快樂?可以說,在神的國裡的人是快樂的。但什麼樣的人是在神的國(或說在天國、永生)裡?

天國、神國、基督的國度、永生、神的兒女,還有聖經很多的寫法,因信稱義、與神和好,都是一樣的事,就是我們從一個很不快樂、罪惡充滿的世界裡被遷到快樂的狀況中。

這不快樂不是說我們沒有興奮、刺激的時候,這世界上很多人天性很樂觀,容易跟人相處,也容易跟自己相處,我覺得非常有福氣。有些人就是容易憂鬱、暴怒、愁苦。不過,我說的是一種叫我們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的愉悅(Happiness)。

我聽過一個醫生跟我講他因好奇用過毒品,他說真是飄飄欲仙。我們中國過去,幾乎有點錢的人都抽鴉片,那抽鴉片的人看起來真是快樂。但各位,那有後顧之憂。就跟你用所有毒品、打完麻將、參加完轟趴,後來都有種空虛的感覺。

聖經說,當我們離棄上帝、想要自主時,不管是罵人,或在食、性、情緒上滿足自己時,之後都有一種空虛,對不起別人,也對不起自己,更對不起神的難過。罪惡讓我們不能夠快樂,不能夠有那種聖潔、善良、沒有任何後遺症的快樂。

舊約時,神揀選了以色列人,讓人能因著信靠祂而脫離痛苦,有快樂。那從來不是純粹抽象、心靈的,那跟物質、生活都有關係。這種幸福快樂,以色列常用「離開埃及為奴之家,進入那流奶與蜜之地」來形容,就是以前我們是不自由、作奴隸、做苦工、不能不聽別人的話、聽了別人的話還很痛苦的,現在上帝救你,讓你能不作奴隸,作自由人,讓你能享受流奶與蜜之地的快樂,讓你不覺得命苦。人很容易把這些看成純物質的,但聖經又很清楚告訴你,這種流奶與蜜之河,迦南地根本沒有,天下也沒有。真的流奶與蜜,也不是好事。我看過芝加哥一個糖漿廠,那放糖漿的高塔如果坍了,那是大禍患。所以流奶與蜜,那只是在形容上帝給人的幸福,而那幸福就是以色列人成為一個敬畏上帝、信靠上帝、只以耶和華為神、尊主為大的民族。

雖然說一個信靠上帝的生活是個幸福的生活,但沒有說我們就不要國土、城牆、軍隊、君王、各樣社會制度。我們基督徒一點都不是在作夢。我們基督徒跟上帝在一起就有無比的美好,我們信靠上帝,就遠離這些罪惡、世界的轄制,就是在神國度、天國、永生裡面,但聖經從來沒有說我們就不活在這世上。我們不但跟世人一起在這世界的國度中生活,跟別人合作,也仍然有罪惡,也可能跟人處得不愉快,就是我們都有這些難處。但一個越信靠上帝的人,主會給他更多的恩典。即使在舊約裡,神也會說幸福快樂不會是一個人的。一個人要跟人在一起,又必須跟志同道合、臭味相投的人在一起。

一個幸福的、屬靈的、敬拜上帝的國度社會裡才是有福的,但這種國度沒有出現過。即使是以色列人,他們始終沒有好好的信靠上帝,所以有的時候蒙福,有的時候受禍。最好的像大衛統治的時候,所以聖經上一直用大衛的國度來形容天國或神的國。但即使是大衛統治得最好的時候,他也很邪惡,甚至犯了姦淫和謀殺,更不要說以色列後來亡國了。

以色列人就常常在想,什麼時候上帝的國度、大衛的國度、天國、神的國再回到我們當中?他們的盼望是在人間可以經歷,如同在大衛或所羅門時候,或多或少是比較多經歷到上帝的國度(神的國、天國、樂園、伊甸園)在人間的呈現,所以他們至今還在等。

這個上帝的國度要能再實現,重心是有一個天國的君王來治理,有個真命天子來把整個亂象解決。耶穌來,就是宣告「我就是你們等的那個真命天子」,然後祂再講,「我所統治的那國度是怎麼樣的」,在那國度裡的每一個人都是有福的,就是都是很快樂的。

虛心的人有福了!

第一個,祂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虛心的人」,還有底下說的「哀慟的人」、「溫柔的人」、「飢渴慕義的人」、「憐恤人的人」、「清心的人」、「使人和睦的人」、「為義受逼迫的人」。

這些,如果你只把它瞭解成上帝要人有這樣的道德素養,這樣的人就有福、快樂、幸福,那你就看錯了。聖經有講道德,但最重要的總不是在講道德。尤其我們要進入天國,我們總是講因信稱義,總是講我們不配,因為我們都是最爛的人。所以耶穌講,「人若不重生,就不能進神的國」。這也是保羅多次講的,「行這樣事的人,與神的國是沒有分的」。那我們怎麼想「虛心的人」有福?

這「虛心的人」原文就是「靈裡貧窮的人」,不是講道德修養上、態度上,(這些不信主的人也可以有),謙沖為懷、很謙卑、很客氣。而是你要成為神國的人,且繼續是神國的人;你要成為神兒女,且繼續是神兒女;你要快樂,且繼續快樂,需要有個前提,就是:你總覺得你自己的狀況不夠理想。也就是跟法利賽人剛好相反,不是自滿、自大,而是因著聖靈光照,在一個聖潔、善良、豐富的上帝面前,看到自己是有罪惡、有缺乏的人。

各位,這是最快樂的事。比方你欠很多錢,然後你在一種極其貧窮、火燒屁股、真是要自殺了的情況中,碰到一個很富裕又很樂意給你的,你就非常快樂。那你就是天國的人,而耶穌就是那個會給你的人。

我們的福音就是在講上帝讓祂的兒子來到這世界,要人看到這兩件事:第一個:我們是靈裡貧窮的,我們不愛上帝、恨惡上帝、得罪上帝、不喜歡上帝來管我們,不承認一切的偉大、美好來自祂,也不相信祂會把這些白白的給我們,那是貧窮,那是對上帝的不順服,但上帝愛我們這些罪人,而且上帝救我們這些罪人。這種態度,你信了耶穌以後還是要有,才能成長。

唯有在聖靈光照下,像保羅在大馬色路上,像大衛、約瑟、但以理,他們不管是在哪一個時候,不管是作王時,或打死歌利亞時,都可以是豐富的,如果他們承認一切是來自上帝。但我們往往在很豐富成功時就會有些自滿,這些自滿就會讓我們跌倒。

我不知道約瑟的跌倒是不是他的夢讓他非常自滿?但那起碼是口無遮攔的對哥哥、爸爸講,「我夢見你們跟我下跪」。這討打嘛!包括上帝好像都沒有理他,他坐監獄這些事,我不知道約瑟是不是有一種靈裡覺得很貧窮、需要倚靠上帝的心。是,上帝與他同在,他很順利,但他的困境沒有解決,他沒有被釋放出來。

大衛和尼布甲尼撒都是在人生最高點、什麼都有了的時候,就在頂上有那種自滿、覺得自己豐富,就在自大中失敗的。尼布甲尼撒在他被貶,像個牛一樣的生活以後,他才清醒過來。大衛也是被上帝的話光照,讓他看到他是個很卑鄙、下流的人,他就說「我得罪上帝了」,所以他就寫了詩篇51篇,「神哪,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

聖經上告訴我們,你覺得自己貧窮,而且知道上帝豐富的恩典,你就會從貧窮和痛苦中變成快樂。

我今天看到這裡的這幅畫,「孩童耶穌在聖殿裡聽道」,我不知道這名字翻得準不準確。你再看,第一個,那畫裡的人哪是孩童?而且,他也絲毫不在聽道,他顯然在講道。但這是路加福音第2章,講耶穌「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各位,祂在問,那是什麼?那不就是靈裡貧窮嗎?

我們的主耶穌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就祂的神性,祂沒有任何不知道,就祂的人性,祂的確跟你我一樣,逐漸的成長。當然這人性、神性在這位上帝裡面是怎麼樣結合,我們在這裡不去詳談,這些事情神學家都在討論,討論了幾百年了,每個細節都討論過。

我們感謝主,祂不需要問,但祂在問。祂可以,姑且這樣說,祂的神性可以教導祂的人性,但上帝(或主耶穌)沒有讓這樣的事發生,祂真實的在那裡一面聽、一面問。這樣的人不但是天國的人,而且是天國的君王。

對我們來講,讓我們也常常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上帝的豐富;看到自己靈裡的不足,不只是知識上,在道德上、善良上、誠實上、聖潔上、愛人的事上,在正義、勇敢,在對自己的妻子、丈夫上,我們都很貧窮。一個不常常被上帝光照的人,看不到自己貧窮的人,就是井底之蛙、土包子、沒見過世面,不知道上帝的善良、聖潔、公義、慈愛是何等美好,就只會自滿。被神光照,看到自己貧窮,看到神豐富、榮耀、偉大,而去尋求祂的人,有福了。繼續這樣的人,就繼續在神的國裡。

這一條其實就包括以下的每一條。所以下面的幾條我就比較簡單點講。

哀慟的人有福了!

第二條,「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這是甚麼話?悲哀的人有福、快樂了,這不是矛盾?哪有這種話?耶穌不是在打謎語,跟上面一樣,你看到上帝的偉大、聖潔,看到上帝那絕對高的標準、美好,就難過了。

這種難過跟亞歷山大剛好相反,亞歷山大哭是因為「世界這麼小,再沒有地方可被我征服了,無聊」。人如果在滿足中不知道上帝,他就完了,永遠不會進到神的國。不過如果只知道自己爛,也不會進到上帝的國。

我要講清楚。你在上帝的光裡看到自己的污穢,但同時也看到上帝對願意悔改的人的恩惠慈愛有多大,你在哀慟的同時,也一定有快樂和安慰,這就是有福的人。

這不要每次都想到自己有罪,這也包括別人的罪,也包括人間的艱難。各位,我們隨時都需要安慰,安慰是聖靈保惠師的工作,保惠師就是安慰者。我們得到安慰是因為在哀慟中知道上帝的聖潔、善良,和我們的有禍,而上帝又恩待我們。這是耶穌給我們的保證,你在主裡面哀慟,主裡面神會安慰你。

這可以舉很多例子,像雅各是很有本領的人,他從母腹中的特點就是好處抓了就不會放,甚至連神都是抓了不放,聖經上講摔跤。但他晚年時甚麼都沒有了,先是最愛的太太死了,其他幾個兒子都不像話,然後所愛的約瑟沒有了。神曾經給他非常多家產,後來飢荒,也都被吞吃了。他讓他的兒子去埃及討糧食,第一次去帶回了糧食,但西緬被作為人質;第二次再去,便雅憫也被帶走了。雅各說,「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他那時應該是一百廿歲,福、祿、壽、財都有,但沒有喜,到最後幾乎是絕望了。但上帝給他恩典,沒有想到那宰相就是約瑟,他在極度的悲哀中所有失去的又都回來了。這是我們基督徒要常常有的,我們要常常覺得自己貧窮,我們要常常為自己、為世人的罪在聖潔上帝面前有禍而哀慟,然後我們一定會得到上帝的安慰和赦免。

溫柔的人有福了!

第三個,「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這「承受地土」就是承受神的國,包括我們現在在世上的幸福。這溫柔倒不是說我們要柔和一點,聖經也常提到有時我們要剛強勇敢。這「溫柔」跟所有的一樣,就是你對上帝要有個受教的態度,不是頑梗的。

上帝對我們的提醒、責備或應許,我們要能夠聽進去。有時候我們不肯受安慰,「在拉瑪聽見號咷大哭的聲音,是拉結哭他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太2:18)有時候我們不肯接受人家的道歉,有時我們的心態很扭曲,真是硬著頸項、頑梗悖逆得不得了。如果在上帝的光中我們能柔和,就能承受上帝給我們的快樂和豐富。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就是我們對義、正義、公平都很渴慕,包括希望別人對我們好。其實我們對正義公平的渴慕常常不是要別人對我們好,而是要別人對我們另眼看待。就是我們常常所謂的公平是希望別人守規矩,但我享特權,也就是沒有公平;也是因為這樣,社會上的公平正義,常常都是勉強的,總有幾家歡樂幾家愁,沒有什麼都贏的。

這裡講的重點都不是這些,雖然也有關係。其實我們都是自私的,真正的義是要上帝給我們的。義人是因信得生,我們真正的義是上帝給我們的救恩,這在羅馬書、詩篇、以賽亞書都有很多這樣的話。這裡這「義」是涵蓋了慈愛、公平、正義,如同聖經很多時候講的,包括有恩典,不是只有那種很狹隘的公平。「飢渴慕義」就是我們渴慕這個只有在神的國裡有,只有信靠上帝才有的「義」。

如果你看到這個,你又看到「上帝白白把義加給一切相信的人,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沒有分別」,你就感恩,你也就在這國度裡,你也就快樂了。

 
文字PDF /      講道MP3 / 
發佈者來自/71.167.46.205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