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講道系列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標題 / 120515 為什麼用比喻? (馬太福音13:11)        編號 /  723
發佈者 /  康來昌       發佈時間 /  Sun Jul 8 03:46:45 2018
文字PDF /      講道MP3 / 

為什麼用比喻?(馬太福音13:11)



講到耶穌的比喻,可能有更多的事比比喻本身還要奇怪。

在13章這裡,馬太先講很多人聚集在海邊,人太多了,耶穌只得上船坐下,眾人站在岸上,然後「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比較奇怪的是聖靈感動作者馬太用這種的編排方法:

當耶穌把第一個四種撒種的比喻講完後,第10節,有「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這好像是把耶穌的講道打斷,然後耶穌回答他們,且跟解釋這四種撒種的是甚麼;然後到24節,又出去再跟大家繼續講其他的比喻: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裡,和仇敵將稗子撒在麥田裡。講完後, 36節,「耶穌離開眾人,進了房子。他的門徒進前來」,又再問祂剛講的有關稗子的比喻,祂就又再解釋一次。

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耶穌不是一口氣講完,而是中間有被門徒打斷。我們實在不太確定。不過馬太這寫法,起碼強調第一個比喻很重要。而我今天要講的就是馬太為什麼要特別講「門徒打斷了耶穌的比喻,來問祂」。

比喻是為了要人明白

門徒問耶穌:「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這我們幾乎不用花大腦就應該知道:為什麼用比喻來講一些道理?很簡單,是為了要叫人明白。就像我們用伊索寓言、用生動的故事跟小朋友講一個道德教訓或很深的道理,或要他們聽進去、或要加深他們的印象、或要讓他們明白。比方講《狼來了!放羊的孩子》的故事,是用功利主義的觀點告誡孩子「不要說謊」,明白「不要為了一時的快樂、方便、無聊,而說謊騙人,這到最後會害人害己」的道理,然後被感動甚至樂意去做。這是用比喻的原因。

但耶穌為何說要人不明白?

用比喻讓人來明白一件事,這天經地義,但耶穌卻說:「我用比喻是要他們不明白」,11節,「因為天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

各位,怎麼耶穌講道就是要叫你聽不懂?雖然很遺憾,我們講道常常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讓人不懂。但那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總希望人能懂,不管是講因信稱義、三位一體、預定論的道理。但耶穌講明了,「我不要他們懂」,這種心很奇怪。

下面更可怕,耶穌引以賽亞書的話,14節,「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就是,「我不要他們懂,我不要他們得醫治,我要他們滅亡。我來講道就是要他們聽不懂,然後不信耶穌而滅亡」。

當很多人離去時,約翰福音12章也講,「他們所以不能信,因為以賽亞又說:主叫他們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們眼睛看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我不醫治他們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心硬,聽不懂,然後不信。

各位,本來很簡單一件事,天國的比喻因為很深、很奧秘,所以耶穌就講個比喻讓你能明白,結果最後是叫他們不明白,不要讓他們悔改。這很需要說明,我看門徒更困惑到底是怎麼回事。

聖靈為什麼感動以賽亞記下這事?我簡單講,以色列人從士師時代甚至更早時就是一群頑梗悖逆的人,跟我們一樣,就是日子一好就忘記上帝,遠離上帝,離開教會,拜假神,輕慢上帝,於是就遭到各種禍患;痛苦、生病、失業、失戀時,又呼求上帝,就跟浪子一樣,重新來到教會,主就拯救、釋放、醫治。

差不多是這樣,我們人就有這種罪性:一有困難,就回到主裡;然後一帆風順時,就放鬆了,又忘記上帝。以色列人一直有這模式,我們也常常是這樣。而且這模式每重複一次,上帝就要用大一點的雷聲來提醒你,你就要更困難時才信靠上帝,到最後你耳膜就聾了,神怎麼大聲你都聽不見了。

所以神在以賽亞時就說了,「我不要再醫治他們了,因為每一次他們歸向我,都不是真的悔改,都只是要避免這些災難」,就跟掃羅王一樣,只是要保住他的王位;也跟我們很多人一樣,在病中求神醫治和憐憫,這病離開以後,我們會不會歸向主,不一定。

所以耶和華說,「我不要再醫治他們,要讓他們就心硬、亡國,因為他們的悔改和我的醫治對他們都沒有幫助」。當然,神這裡不醫治他們,只是讓以色列在一個最大的艱難──亡國被擄中,徹底地被拔出來,希望早一點讓他們有個真的痛定思痛,真正悔改、真正得救。

而耶穌用以賽亞書這段話告訴我們,歷世歷代的每個人,不管是基督徒、非基督徒、愛主的、慕道的,當因為碰到了大大小小的困難或引誘、壓力,使我們或快或慢逐漸逐漸遠離了上帝,但神有恩典,祂總是希望用各樣方法把我們喚回。

不講其他的困難,只講當你聽道,覺得不懂、無聊、不明白時是怎麼樣的一個景況?門徒之所以會來問耶穌,不是聽不懂,而是這比喻實在是無聊極了。就是人出去撒種有四種不同結果:有的種子被鳥吃掉,有的被曬死了,有的被荊棘擠住,有的結果子結得很好。這種道有什麼需要講的?有什麼要聽的?

各位,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我們遠離神,有時候是因為那道太難懂,有時候是因為那道實在沒意思,反而自己看聖經、上網查、看電視佈道還更有收穫,所以就慢慢不想來教會了或就不想聽道,去讀聖經一翻到啟示錄,「那怪力亂神的,不想看」;一翻翻到家譜,「這無聊,不想看」。

猜,耶穌在第9節講「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時,恐怕是有一些人已經陸陸續續地離開了,所以祂就說:「回來,回來,好好地聽」。

門徒跟我們一樣,都是軟弱、會懷疑、不懂,但當他們聽到耶穌講的道好像沒什麼意思時,他們不是離開,是來繼續的問,這就寶貴了。希望我們這裡每一位都跟門徒一樣。你在信仰的事上碰到任何攔阻,你不要因為這些攔阻就離開,要顯出你是天國之子,你繼續的問,因為你有聖靈在裡面,因為你是被揀選的。大多數人就放棄了,以至於始終沒有養成讀經的習慣。

撒種的比喻

講到這裡就跟44節的寶貝有關係,被上帝揀選的人就覺得這耶穌的話、這聖經、這塊地裡一定有寶貝,雖然我現在看不出來,但我願意學習,耐著性子看下去。所以他們就來問。我希望你有這福氣。

原來看起來簡單的事不是那麼簡單。在教會裡很多這情形,我必須很傷痛的說,耶穌的話正應驗在聽的人身上:有人聽了覺得沒意思就走了;有人聽了,但道被魔鬼奪走了,他聽不懂就不想繼續學習,「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飛鳥(就是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

門徒沒有繼續問下去,但你應該繼續問下去:「那我們怎麼辦?如果我們撒種,別人聽不懂,被魔鬼奪走了,我們怎麼辦」?聽的和說的都有責任。但如果你講的人家不懂,那你就要想辦法,你就要繼續努力叫人懂。我們不能因為真理難懂就不講,我們需要講。

「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後來受了患難就退去了」,這不也很多嗎?包括你我在內,都有這種試探、試煉,求主保守我們站立得住。就這比喻來說,我們怎麼把那飛鳥打死,叫它不來干擾我們?我們怎麼把那些土裡的石頭除去,好叫種子可以扎根更深?這裡沒有講,但聖經其他地方有講,包括神的話是打碎那些妨礙人結果子的石頭的鐵鎚。也求主幫助,常常用主的安慰和鼓勵,提醒人要因為前頭有福,就忍受現在這暫時的苦楚,因為連我們主耶穌都是這樣,「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

耶穌講「我用比喻講,叫他們聽不懂」,其實就是要他們明白,「只是他們自以為明白,覺得這很無聊、沒有什麼價值,就開始批判」,這就叫做驕傲,他就不能聽懂這微言裡極大的意義。

上帝的話很豐富、是寶貴的,你可以有初步的瞭解,可以有繼續更深入、更豐富的瞭解。所以每次讀或講,都可以有更深的體會。我們不厭煩、不疲倦、不煩躁,撇棄一切,付上一切代價,一定要得到它,這需要聖靈在我們裡面的工作。

我們先要肯定上帝的權威,承認我們不明白,不要讓這不明白妨礙我們繼續的追求,讓我們有一顆信心,繼續去問、去迫切尋求,「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在這世界上,你尋找愛情不一定得到愛情,祈求自由不一定有自由,想要發財不一定能發財,唯有你尋求神必定得到神。

「撒在荊棘裡的」,我們就要把那荊棘除掉。荊棘是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這世上的艱難不能除掉,或說除掉了一個又來一個,或說每個時代、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艱難。但我們不是不思慮、不思考,求主幫助,這些艱難、引誘讓我們更到主那裡,更得到主。

怎麼把這些荊棘去掉?清心的人有福了。艱難、引誘不能夠少,世界上總有苦難,但求主讓我們清心。你的心單單向主、愛主、只有主,世上的思慮和錢財就不能迷惑你。

麥子稗子的比喻

耶穌的第二個比喻也跟農事有關係。

「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裡,及至人睡覺的時候,有仇敵來,將稗子撒在麥子裡就走了。」這比喻是兩千年前講的,時代不一樣,我們今天不太懂什麼叫麥子、稗子,但天國的道理永遠一樣,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叫人明白,天國是上帝的國,是上帝的掌管。

在這比喻裡看到,有人就是魔鬼,他做的事就是破壞上帝的國。這種魔鬼的心,重生得救的人有時候還是有。我們對那美好的事情,常常不但不稱讚、不欣賞,反而是嫉妒,希望他們敗壞。各位,教會裡這些並沒有少。求主讓我們防範,仇敵是會來敗壞的。

這個比喻的重點在哪裡?這撒種的就是人子,也就是天國的君王,就是耶穌在撒種。但25節,「及至人睡覺的時候」,不是說保護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覺?怎麼當壞蛋混到教會裡來的時候,耶穌睡覺了呢?這個比喻沒有告訴我們答案,但我們從聖經知道:耶和華不打盹、不睡覺,萬事萬物都在祂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中進行,上帝不會犯錯。但從最早的創世記就看到祂好像犯錯,那麼好的一個伊甸園,祂怎麼讓蛇溜進去了?還有教會有分裂、爭吵、痛苦的時候,我們會哭著在神面前禱告:「主啊,你的家怎麼變成這個樣子」?這裡,主人怎麼會去睡覺了?

耶穌沒有解釋,只說他睡覺了,然後仇敵趁著他睡覺,把稗子撒在麥子裡就走了,也沒有人知道這事。魔鬼做事常常沒有人知道,直到已經開始成形時才發現,「到長苗吐穗的時候,稗子也顯出來」。

「田主的僕人來告訴他說:主啊,你不是撒好種在田裡嗎?從哪裡來的稗子呢?主人說:這是仇敵做的。」仇敵要破壞我們這公司、田地、地方,讓我們的出產不好。

下面又是一個奇怪的問題和答案,「僕人說:你要我們去薅出來嗎?主人說:不必,恐怕薅稗子,連麥子也拔出來。容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裡。」用我們今天的話,你的電腦中毒了,耶穌說不要清。這比喻真不好懂。為什麼要等?

我們的理由恐怕是資源有限,這些稗子會不會妨礙麥子生長?各位,教會裡資源也有限,錢、時間要怎麼用?如果有人天天鬧自殺,每自殺一次就要耗很多資源去救他什麼的,也不能處罰他,那怎麼辦?教會裡的資源應該怎麼用,這在教會管理、增長上都有討論,跟世界一樣,資源、力氣要用在最好的地方。有人說要用在那些有潛力作門徒、作宣教士的人身上,不要找那些扶不起的阿斗。但我也聽過一個相反的理論,就說我們要注重那些爛的人。

各位,不要馬上就說,哪一個理論對或錯,都可能有聖經根據,也都可能有偏差。甚至不要因為這一節經文就以為教會裡不要有懲治,看聖經很忌諱的就是斷章取義,最好要能聯想到其他經文。

這主人也知道田裡被撒了稗子,應該把它拔出來的,但主人說讓它一起長。

門徒是有疑問,但也許是上一個疑問得到了解答後有更大的疑問,所以就不馬上問。但到36節他們就來問了,「請把田間稗子的比喻講給我們聽」。這又是個很靈活的地方,耶穌回答說:「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這「人子」你當然可以想是耶穌,但也可以說是其他的人子或耶穌的兒女,就是宣教士或我們每個人,我們都在這世界上傳福音、撒好種,所以這比喻的重點大概不在人子,也不在我們傳福音、撒好種。

下面耶穌說「田地就是世界」,又跟你想得「田地就是教會」不太一樣。再想想也是對的,我們可以說上帝不斷在這世界裡撒了好種,魔鬼不斷在世界裡撒了壞種;上帝不斷對這世界傳揚祂的道,魔鬼不斷對這世界破壞祂的道,但這不是這裡講的。

這裡「種子」不是指上帝的道,而是「好種就是天國之子」,就是我們。這是天父世界,你不管在有形的教會(神的家)或這世界生活時,你發現上帝的資源被惡者占去了。

也就是有兩種人,天國之子和魔鬼之子,活在這世界、活在教會裡。耶穌的12個門徒裡有一個是魔鬼之子。

這比喻的重點是在講「當世界的末了,最後收成時,把跌倒、作惡的找出來,消滅了」嗎?這個對我們也是個提醒,耶穌說,「世界的末了…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從他國裡挑出來,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耶穌這裡講的剛好跟今天很多人在講的末世都相反。流行的講法都講世界末日是何等的可怕,好多災難、痛苦,我們基督徒也受影響。各位,世界末日對基督徒一點都不可怕。耶穌每次講到世界末日時,都說你看到這些災難要歡喜快樂,昂首挺胸,因為你得贖的日子近了;但世界末日是那些作惡的人應該害怕的,因為他們的末日臨到了。

親愛的弟兄姊妹,要盼望末日的快來,也就是要盼望主耶穌的再來,這是啟示錄最後說的,「主耶穌啊,我願你來!」我們不怕世界末日的災難、痛苦,因為知道那是我們得贖的日子,我們晝夜在盼望這件事,這使我們天天辛勤、忍耐、有盼望的活下去。惡人會怕這個事。

「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從他國裡挑出來」。天國裡還有作惡的嗎?在過渡時期裡,世界的國和神的國好像是交織的,這是耶穌講的,是保羅講的,真正的以色列人是在靈裡、心裡作以色列人,當然這只有主能分辨出來,「那時,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裡,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那麼這個比喻是說,我們等世界末日,善惡才分出來嗎?當然不。更重要一個重點,就是30節,「容這兩樣一齊長」。這實在是從亞當夏娃犯罪以後就有的現象:亞當、夏娃的兩個兒子,一個是得救,一個是不得救的;甚至以撒的雙胞胎,一個被揀選,一個不被揀選;在耶穌的家庭裡也有這樣的現象,祂的兄弟不信祂;今天在這世上善惡混在一起,上帝的兒女跟魔鬼的兒女混在一起,我們一起搭捷運、坐公車、上班,甚至在一個家庭、教會裡。

這個世界,稗子和麥子一起長。是上帝對稗子特別寬大嗎?你記得耶穌在登山寶訓講的,「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神的恩典無分軒輊的分給這世上的人,耶穌講,「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祂恩待那忘恩和作惡的,即使這些稗子最後一定要滅亡。

當然,從神來講是預定了,麥子就是麥子,稗子就是稗子;但從人來講,麥子可以變成稗子,稗子可以變成麥子。起碼我們每個人都是惡人,聽了福音願意悔改相信,就成為了麥子。有人是麥子,信靠主、愛主,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他離棄了上帝,就變成了稗子。

我們不去分析這些,只是在講上帝有極大的寬容和憐憫,一方面對那些作惡的人寬容憐憫,希望你在享受上帝給你的資源時能夠悔改歸向上帝,不然最後的焚燒是可怕的。

芥菜種的比喻

我不知道還有沒有一個更大的重點,對我們這些麥子,神讓你周圍可能充滿了稗子,你被折磨、受痛苦,要忍耐著結實,可能原來是小小的芥菜種,但長起來了,31節,「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他的枝上」。

有人解。芥菜種長大變成大樹、飛鳥宿在其上,是指基督教變成像天主教一樣很龐大,但那飛鳥──惡者魔鬼──住在那裡,就墮落了。這樣的解釋,傳統不接受,不過有些愛主的弟兄姊妹這樣解釋,我覺得不一定不可以,只是這裡的解釋應該是神的國的進展是從很小地方開始,如果你真是忍耐持守,可以長成很偉大。

麵酵的比喻

33節講到的麵酵的比喻,「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裡」,也有剛好相反的解釋,有人很正面,有人很負面。怎麼會用「藏」字?正統的解釋是正面的,也就是再次在講上帝的話、聖靈的工作、上帝的恩典不知不覺就產生了影響,但這常常不太能夠直接看得到、經歷得到的。

但有人說天國像麵酵一樣,就是有很多魔鬼在裡面,因為耶穌講麵酵是法利賽人的教訓會帶來壞的影響。

寶貝、藏珠的比喻

44節,耶穌又用了個藏字,「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他藏起來」。寶貝藏在地裡,人怎麼會遇見?好像那寶貝走出來跟他打個招呼似的。然後,「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這裡耶穌用藏的意思,大概是說天國是寶貝,但對很多人來講好像不是那麼明顯的。

知道天國寶貝的人就會把它藏起來,就是保護得很好。雖然這比喻跟下面一個比喻不是同一個比喻,但有關係,因為都有找到一個好東西,然後變賣一切去買這好東西。所以,雖然細節我們不能瞭解,但大方向我們能瞭解。而這大方向的瞭解又有兩個剛好相反的解釋,都有道理,希望我們都能聽進去。

45節,「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不管是那寶貝或重價的珠子,這兩個比喻都在講那寶貝值得你變賣一切去得到,然後好好保存起來。一個解釋,這寶貝就是耶穌,當人認識了耶穌、聽到了福音、領受了,他就把耶穌當作至寶,不讓任何人把我對耶穌的信仰奪走。不但不讓他被奪走,還很寶貝,不讓他碰到任何傷害。各位,我希望我們每個人,耶穌是你的至寶,你的命可以丟掉,耶穌不能丟掉。你要變賣一切所有的來跟隨耶穌,來得到耶穌。正統是這樣接受,我也接受。

但也可以有另外一個意思,也是正統接受的:那寶貝是你,耶穌是那人。耶穌在這世界上尋找祂的兒女,好像那失羊、失錢的比喻,把你找到,然後變賣一切所有的把你買回來,用祂自己的血把你買回來。

兩個解釋都可以,如果你以耶穌為至寶,耶穌一定以你為至寶。如果耶穌以你為至寶,把你買回來,你也一定會以祂為你的主。

水族的比喻

47節以後講的,「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裡,聚攏各樣水族,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收在器具裡,將不好的丟棄了。」跟世界的末了一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各位有沒有想到耶穌的慈愛?願聖靈的工作讓神的道傳到每個人心裡。但不管好壞都會有一段共存的時間,如果那種子、水族、任何東西是結好果的,就發出光來;結不好的果,就要受焚燒。

耶穌說完比喻之後

很遺憾,耶穌講完這比喻以後,「他們就厭棄他」,大家都離開祂。有時候上帝的話是那麼平易近人的容易懂,但我們聽了反而厭棄;有時候上帝的神蹟是那麼麼奇妙,餵飽五千人,但我們為了吃餅得飽,不願意聽上帝的話,也離開祂。

他們的厭棄跟前面不是有點像?看到那寶貝、聽到這些話不覺得怎麼樣,他們就越不明白耶穌的話。聖經裡許許多多人,他們就是不要聽了,他們看到先知不想信,聽到耶穌這些話不想信。各位,我再次說,求主的聖靈使我們知道這是寶,我要明白、我要接受、我要愛、我要結出果實來。

「這不過是木匠的兒子,祂的兄弟姊妹不都在這裡嗎?祂從哪裡有這些事呢」?祂從上帝那裡有這些事。耶穌看起來就是個平凡的木匠的兒子。天國的比喻看起來也很平凡,但這裡面有創世以來隱密的事、奧秘的事。

「天國的道理」,也不要把它想得太玄,包括但以理書、啟示錄講到奧秘、隱密,我們很多時候都會把它講成很玄、很奇怪、難解。各位,不要這樣想聖經。隱密、奧秘的意思,就是我們這些罪人看不到的,你需要的就是一顆謙卑的心,就像門徒,不懂就要問。如果你覺得你都懂了,或覺得這沒什麼就走了,結果就是滅亡。

為什麼用比喻?叫你明白,叫你接受,叫你結果子更多。這是對信的、蒙恩的人。為什麼用比喻?叫你不明白、叫你顯出你的驕傲自大、顯出你對上帝的目中無神,而被丟棄。求主保守我們每個人都是天國之子。也希望我們不會厭棄主,我們以主為至寶。

 
文字PDF /      講道MP3 / 
發佈者來自/71.167.46.205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