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講道系列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標題 / 130102 從耶穌的話來看『因信稱義』(1)        編號 /  845
發佈者 /  康來昌       發佈時間 /  Thu Apr 2 05:31:25 2020
文字PDF /      講道MP3 / 

從耶穌的話來看『因信稱義』(1)



基督教的核心是甚麼?

  我們今天下午要講的,本來何牧師是講關於新保羅觀的,但是因為那個東西學術性一點,我就不會提這些,但是我提的跟那個一致的,可是更基本一點,就是我們在講『因信稱義』。我們講,到底我們基督教尤其是基督新教(Protestant)的,所強調的這個最基本核心是甚麼?最基本核心的教義,馬丁路德說:「如果教會在這件事情上失敗了,教會就不再存在了」,我看教會這兩千年歷史,證實這句話,包括最近這幾十年的『新保羅觀』。

  剛才和何牧師談了一下,我就想,因為這麼多人提倡『新保羅觀』,忘記了耶穌基督的教導和保羅的教導,我們就從耶穌基督的教導來看。

  保羅跟耶穌跟新約跟舊約一致,讓我們看到我們都是憑著恩典得救的,憑著信心得救的。我們看馬太福音25:31-46,「當人子在他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什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王又要向那左邊的說:你們這被咒詛的人,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不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我在監裡,你們不來看顧我。他們也要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體,或病了,或在監裡,不伺候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不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這些人要往永刑裡去;那些義人要往永生裡去。」

  基督教講的,其實不管新教或舊教,基督教基本我們還是在講一件事情,我們昨天就有提我們在傳福音,我們在講到說,人是罪人,人需要上帝的拯救。

 不是能國富力強,或怎麼做好人好事,或叫我們變得美好

  這個,我想一般人聽到基督教總有一個印象,如果一般人聽到基督教沒有這個印象,譬如:基督教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很強大的帝國,這就是基督教給人錯誤的印象,但是有的時候有的人給人的印象就是基督教是這樣;譬如:有人說,我們信了基督教,我們就會聰明能幹,國家信了耶穌就怎麼強大,譬如美國就是這樣,或者英國曾經在十九世紀這麼強大,就是他們接受了基督,如果我們今天也好好信耶穌的話,我們會變強大。如果有人想到信耶穌,或基督教,不管是不是基督徒,我們就想到,這個東西能夠叫我們強大、叫我們美好。各位,這就偏離了基督教的核心。我知道很多人是這樣想。我知道很多人是認為基督教讓我們強大、讓我們美好,不管個人或團體。基督教有沒有這種影響?有這種影響。但這不是我們的核心信仰。

  我們的核心信仰也不是教你們怎麼做好人好事。這也是很多人講到的。一想到基督教,一想到基督徒,就是很行善,就是基督徒就是一堆好人,不過我們真的很客觀的,我們聽到這一類的話,已經覺得還不錯了,有人一想到基督教,「啊呀,在學校裡信耶穌的,就是特別善良的,很友善的,願意幫助人的」。那麼我們就覺得,這真是叫做「有見證」。

  不管我們基督徒或我們基督教給人的印象是:我們信了這個宗教,我們就會變得強大,或者我們信了這個宗教,就會變得美好;或者我們信了這個宗教,我們就會變得德性非常善良。我猜我們中間很多人,如果是對基督教友善的人,大概就會覺得這是基督教的本質。但是如果這就是基督教的本質,如果你對基督教的印象就是我們信了我們就會變得更美好、更友善,甚至更快樂,那我們也必須說:這恐怕不是只有基督教有這樣的目標吧。我想佛教也是這樣。我想共產主義也是這樣。我甚至覺得我們的孟子也是這樣。

  好,這稍微有些哲學上的討論了。各位,就是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你知道大家每個人心裡在想的是甚麼?最起碼每個君王在想的是甚麼?就我知道的,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每個君王在想的就是:有沒有一套辦法我用了就可以富國強兵。所以我們的孔夫子是比較可憐的喪家犬,你們北大的教授說喪家犬,就是他周遊列國到處要推銷他的思想,結果大家覺得,(這學者有很多的爭執,孔子推銷的到底是甚麼?是理智,還是德治,還是甚麼?)反正那個就是不大被接受。我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照我看歷史,好像比較被接受的,最能夠富國強兵的,大家接受的是法家的。當然,法家儒家沒有那麼多的差別。後來到了孟子,你記得孟子就到哪裡,那裡的人就說:「你今天來了,對我有沒有甚麼利益啊?」然後孟子就很生氣的說:「哪裡有甚麼利益,只有仁義。我來不是教甚麼讓你國家強大富裕,我來是教你人要怎麼義。」不過雖然孟子是這樣說,孟子也講過,如果推行他的仁義的說法的話,國家也是會強的。就是好像我們不能否定一件事,人活在世界上,個人也好,團體也好,我們好像都需要一套意識形態或一種思想或者說信仰,讓我們心靈平靜、快樂、健康、友善對人。這樣的想法,不管我們學甚麼東西,讓我們能夠更好,個人也好,公司也好,團體也好,這種想法我覺得是很正常的。

  我剛剛從柏林來,也有從中國大陸出來的弟兄姊妹跟我講說,「中國之間的關係是越來越好,包括溫家寶總理曾經來過這裡」,好像中國的政策是有一個走向,就跟我們清朝末年開始的一個走向,一直都在有的,就是我們跟哪一個東西學習,讓我們能夠富強,讓中國能夠進到一個比較好的社會。學啊,在以前我們在台灣的時候,其實台灣的同學大概也沒有看到很多,現在再想想,以前(很多人在學的時候,很多人覺得要學,就是)在清朝的時候,很多人要學(英美,)或英國(美國還沒有太多要學)。英國那時候是日不落國,最強大的。有人就覺得學英國不是太好。為甚麼學英國不是太好,我們學另外一個國家可以讓我們更強大,聽說(我的歷史不是很好),不是甲午戰爭以後,而是日俄戰爭以後,清朝有一種特別的講法,我們一定要向外學,而且我們不必再向英國學,因為英國洋鬼子實在太遠了。我們向誰學?我們向日本學,因為日本明治維新了以後,居然強大到這個地步,把中國打敗了,又把俄國打敗了。兩個全世界最大的帝國,都在日本這麼小的一個國家下打敗了。

  各位,也順便講一下,日本人也有很強烈的使命感,一直到今天可能都有。我們中國的革命,辛亥革命這些,都是被日本人支持的。日本人就覺得:中國人要強就要學我們;把滿清推翻了,學我們就好了。事實上他們發動對華戰爭,整個大東亞共榮圈都是這樣想的。他們覺得我們這一套是最好的。

  好,我講這一切好像稍微遠了一點,但是不遠,包括你們在公司,包括你們有人學藝術的,學文學的,學任何東西的,我想:如果你有點理想,當然我們理想不高,只想混個飯吃、混個學位就算了。如果我們有點理想的,你想到說,如果我學工商管理,我要去哪裡學最好?如果我要學打籃球,我要到哪裡學最好?如果我要學游泳,中國現在游泳這麼厲害,我相信有短時間是學東德的,那麼東德有段時間也培養很多游泳選手。我只是在講一件事情,我們希望國家公司個人領受到一些東西讓我們富強康樂,這個好像很正確,我覺得是很正確。然後,如果有人對基督教的看法也是這樣的話,好像也很對。

  如果有人覺得常常很鬱悶,情緒很不好,我很不快樂,但當我看到我的同學或我的家人(女兒、父母)他信了耶穌以後,生命有了極奇妙的大改變,「自從耶穌來住在我心(有首詩歌),我生命有巨大的改變」。我自從看到…這些,然後我也想信耶穌。

  我們昨天也有講到生活上要呈現出美好,那個美好就是人家看到我們信了耶穌以後多麼幸福、多麼快樂;然後,我們希望這個能夠影響到別人。各位,這不是錯誤的,這是正確的。這個正確是每一個意識形態都希望有的正確,而且每一個意識形態在希望有這個正確的時候,大概也還會(尤其是到近代了)算大方的說:「如果你覺得你去基督教禱告、信耶穌,讓你心情平靜,那很好,我讓你去。但是我覺得我到佛教寺裡,我念阿彌陀佛,覺得非常寧靜,對人也會非常友善,那我們河水不犯井水,我們大家互不干涉」。這不是很好嗎?佛教跟我有緣,基督教跟你有緣。

  我們在世上尋找一種意識形態,或者一種對個人、公司、團體都好的東西,然後,我們很大方、很謙虛的說:「我覺得這套不錯,你可能覺得那套不錯。這套對我有用,那套對你有用,我們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欣賞」。各位,這樣不是很好嗎?基督教也可以是這樣的潮流裡面的一個啊!我們基督教在這方面也願意這樣做,不過,我必須在這裡說,如果你以為基督教只是我剛剛講的這麼多囉哩囉嗦裡面的其中一個,那你就搞錯了。基督教不是叫你做好人好事。雖然歷世歷代有很多的基督徒都這樣說,現在『新保羅觀』也是這樣說,就叫你做好人好事。基督教最重要不是在講這個。

 我們極其悲慘可憐,需要被神憐憫和拯救

  我們昨天在講「甚麼是福音?」的時候,我們讀哥林多前書15章就講到,我們所講的是以拯救為核心的。我們今天不是講你怎麼強大,或者說最重要不是在講你怎麼強大。最重要再講到你怎麼從這個悲慘可憐的狀況中被救出來。因此,基督教走在正統中的時候會有很強大的一個講法,在講我們需要到耶穌這裡來,被他拯救。耶穌到我們人間來,也是來救我們的。這個拯救白白的,也就是我們不是變好了以後他才來救我們。我們一點都不好,還作罪人的時候,他就救我們,這是我們信仰的一個核心。但是這個信仰往往一直被挑戰、被異端邪說挑戰。一方面這個講法把人看得太低了;另外一方面就算這個講法不把人看得低,也容易覺得這個講法基督教如果這麼講那麼基督教實在太入門或太簡單了,「基督教講的就是上帝救我們嗎」?

  我不知道看過多少這類的書,聽過多少這類的道,不是異端,而是他們會說,譬如我在紐約的靈命進深會林三綱林牧師就講到說,馬丁路德所提的、我們過去所提的神救我們這個,這是入門。他根據希伯來書說:「我們既然入了門,就要把那初期的東西丟掉了,或者說,我們就要進入更深的東西。」各位,這些人不是異端,不是邪說,但這些人跟異端邪說走得很近。如果一個人讀神學、一個人讀聖經、一個人靈命進深,進深到一個地步說:「我現在的重點不在我要怎麼得救。我現在重點在我怎麼得勝、我怎麼活出一個光輝燦爛的生活。」各位,那就搞錯了。我們的得勝、得救、光輝燦爛,通通都是一樣靠著主的恩典。所以基督教不可以忘記這一點。

  弟兄姊妹,有一天你牧養一個很大的教會了,有一天你作總統了,有一天你非常光輝了,有一天你的教會有一大堆人參觀,好像韓國的教會一樣,或者是美國的那幾個超級大教會一樣,很多人來參觀,很多人來取經了,很多人來說了。就像這幾天很多人也問我:「下次請康師母來啊,康師母怎麼把孩子教得這麼好啊」,人家都來我們這裡取經了。如果有一天我們的主日學,我們的教會,一切都很好了,你們要來學習了,各位,我保證你,如果你的教會有一萬人,增長得很快、很富裕、很大,一大堆人都會來,跪下來請求你了。我們覺得我們就是要這樣。

  你兒女教導得很好,譬如:你的兒子像林書豪一樣。現在林書豪這一年已經不紅了,如果是像去年一樣那麼紅的話,又在哈佛大學,最好他還是在哈佛大學一面作教授、一面打NBA,然後他的教授剛好拿到諾貝爾獎,他的NBA是最有價值的球員(MVP,Most Valuable Player),那我們會說:「如果林書豪的媽媽說:『我的書豪能夠這樣,完全是他信耶穌』,那大家都會到教會」。所以林書豪在他紅了以後,立刻變成我們台灣的好消息頻道的重要邀請人物。以此類推,我不在講林書豪,我也不在說他不好。我們今天基督教是這麼可憐,所以任何有一個基督徒他在這個世界上有一點出色,譬如他是教授或者是醫生或者是明星,大家就來請他作個見證,然後意思要他表達出:「我信了耶穌就多麼好」。各位,我剛剛講的這一切,我再講,都是對的,但這不是核心。

  我們的核心是我們需要被拯救,我們是可憐到極點,需要神隨時來憐憫、恩待、救贖我們,包括賜下他的兒子來救贖我們。這是我們昨天哥林多前書15章講的。包括他賜下聖靈來使我們成聖,這是聖經其他地方常講的。我們需要成聖,我們需要得勝,如果可能,我們也希望神幫助我們在生活中各樣的事越來越順利,作得越來越好。這都是真的,你的家庭教養也都很好,我們也都希望是這樣,但是就像我昨天講的,也惹了一些人生氣了,就是信仰不太能夠落實。你信主,不保證你的老公就一定非常好。你信主,不保證你的老婆就一定非常好。你信主愛主,也不保證你的兒女就一定非常好。你按著主的心意來做每件事,不一定就保證你一切都非常的好。各位,這個需要我再講嗎?從舊約到新約,你都一再看到我們信主的人碰到多少艱難,包括我們自己的主耶穌,他自己是我們的一教之主,他才活卅三歲,他也沒什麼名,也沒什麼錢,也沒有三妻四妾,也沒有開創公司。如果照他來講的話,如果不是他在基督教有那麼多影響力,我們根本也不會信他,因為他是一個失敗者。今天我兒子才跟我講《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e)裡面有一段這個,怎麼會去信一個失敗的、死掉的人。

  所以,很多基督教一直在受這個挑戰,不管是外面的攻擊或者裡面異端的講法,就是說:「我們要光彩一點;我們要得勝一點;我們要棒一點;我們要成為有力一點的,不管是在世界上有錢有勢、強大的、讓人看得起的;或者我們要在世界上要像孟子說的一樣有道德、有仁義、國家也很強盛的。那我們要做的這些是甚麼呢?我們做的這些,就是從基督教裡面找到一些法則去遵行就好了,那就是律法,包括登山寶訓,(我們今天也會談到這些),我們照著去做就好了;所以,基督教裡實在不需要講太多的道理,我們就去行就好了。」

  我也不希望各位誤會了。我們昨天講我們要去聽道。對,我們需要行道,但我們需要聽道,我們需要傳道。我不是說我們一天到晚聽道,我也不是說我們一天到晚傳道。我再一次講,各位應該還記得我昨天講,就是我們始終要有一個越來越強烈的領受的態度,而不是一天到晚迫不及待的想要做一些事,想要做一些事的時候,都是不夠深入的了解,我們自己是罪人,需要上帝的憐憫。事實上,昨天有人說他一天到晚聽我的道,我還叫他少聽一點,我還叫他多行一點道。我不是說你要一天到晚聽道,甚至不是說我們一天到晚把聖經的錄音帶一遍一遍的聽,這都不是我們的重點。重點在我們對上帝始終要有領受恩典才能活出恩典的態度。我們得救是因著神給我們恩典。我們得勝也是因著神給我們恩典。好,可是這個思想,雖然是基督教從奧古斯丁以來,事實上從保羅以來,事實上從舊約就開始的--我們是因著恩典、因著信心,而得到拯救,而得到聖化,而得到得勝。一切都是靠著上帝的恩典,雖然我們一直都是這樣講。但是的確是到了改教運動以後,這種思想特別的明確。

保羅與耶穌都是講『因信稱義』

  那麼路德這樣講,就是說:「保羅特別講到因信稱義」。那因此也有很多異端的神學家就講到說:「其實保羅講的跟耶穌講的是不一致的」。今天有很多新保羅觀會說:「路德講的保羅不對」。但是,他們不大誠實;他們如果誠實一點,他們會說:「保羅跟耶穌講的不一樣。保羅講因信稱義,耶穌講因行為稱義」,這根據甚麼?根據登山寶訓,(我們等一下會講)。根據甚麼?根據耶穌在死前一切的教訓,他不是講因信稱義,他是講行為,譬如說,我們今天要看的這裡。我們剛剛看到的,馬太福音25章這段經文。好,表面上看來是這樣,這段經文你也知道,丁光訓主教就說:「啊,我們要淡化因信稱義,我們不要接受因信稱義,因為你看耶穌自己講的話嘛!耶穌就講你要有行為。耶穌是看重每個人的行為。」

  好,繼續講下去之前,我也要提一下。各位,我們從來沒有說「我們不看重行為」,就像我昨天沒有說我們不要行道,我沒有說我們不要活出來,只是我在說我們在今生我們不可能完全活出來,我們不可能完全行出來,就算是我們靠著主的聖靈恩典,我們也是越行的好越聖潔,我們越發現我們離上帝的標準還遠。我們不是不要行。事實上那些講要行道的人、那些講要活出來的人,那些講我們要少聽道、要少講道、要多做一點事的人,通常我覺得、我觀察他們都是不做事的。他們不做事,他們就特別要人家行道。他們既不喜歡聽道,也不喜歡講道,也不喜歡行道,他們喜歡叫人家行道。我這樣的觀察,我相信不大錯。真正去行道的人,才會發現他多麼需要領受上帝的恩典,他多麼需要聽道上帝的道,他也多麼需要把他的經歷告訴別人:「上帝講的是真實的,我們需要領受上帝的恩典」。

  包括我們偉大的丁光訓主教,這當然是一個大異端,我相信他根本是一個共產黨。他說我們要『因愛稱義』,他以為這樣講就讓共產黨更喜歡了,其實這完全違反馬克思的。馬克思哪裡會講愛呢?哪裡講因行為呢?馬克思從來不在講這些。你們應該知道,馬克思講的是科學的,他不是在講到聖西門(Claude Henri de Saint-Simon,1760-1825)、傅立葉(Charles Fourier,1772-1837)、歐文Robert Owen,1771-1858)等那些空想式的社會主義者。他講的是科學的。他不是在講人道精神。他講的是科學的,他裡面沒有絲毫的愛。

  不過,我們要說的是,聖經裡面,當我們在強調上帝,我們只有強調上帝的人才會重視人;當我們不強調上帝,我們會忽略人。只有強調信心的人,才會有信心的強調行為;當你只強調行為、不強調信心,你根本沒有行為。

  事實上,我在這幾年看到的,講『新保羅觀』的,講我們要有行為的、不要有信心的那些人,他們大概都是書齋中的學者,他們從來不屑把他的手弄髒一點點去幫助那些在需要中的人,他們從來都一天到晚想的就是在學術界發表論文,或者在營會裡面作主要的講員,或者在講他們不喜歡探訪、不喜歡禱告、不喜歡關懷人,他們喜歡寫文章說我們多做事。各位,這個跟『新馬克斯主義』哈柏瑪斯 (Jurgen Habermas,1929∼)很像。

  就是很多『新馬克斯主義者』,甚至我看所有的新馬克斯主義者都有的特點,就是他們每個人都是教授,每個人都是比動口不動手的。就是很諷刺耶。各位,這個只有基要派、只有我們這個信主的人,我們才會跑到非洲去宣教的,我們才會跑到台灣的鄉下、到孤兒院裡面去的。你看那些在孤兒院、在醫院裡面的,都是基要派的,那些都是對主的信仰最古板的,因為那裡面有上帝的靈推動我們不愛世界的、推動我們不愛自己、推動我們能夠有主的愛來愛人。只有那一天到晚不想聽道的、不想高舉神的話的人,就會一天到晚說人家。

 因信稱義跟要有好行為一點都不衝突,行為是信心的結果或說好行為反映真信心

  好,你也看到在這裡很多人根據耶穌說我們要行道。丁主教就這樣講。其實從舊約、到新約、到保羅身上,我們從來不會忽略行道的重要,我們不會忽略行為。是,我們要說一句話,而且我特別從保羅的話來引,保羅在哥林多後書5:10,「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舊約裡面、新約裡面,羅馬書、啟示錄、哥林多後書,耶穌的話、保羅的話,都一再講,我們將來上天堂或下地獄,他們幾乎很少,幾乎沒有講,你是因為信耶穌上天堂下地獄,幾乎都是講神按著我們的行為來審判我們。「咦」,你說,「康牧師啊,那不就我們不是因耶穌上天堂的,我們是因為行為好上天堂的嗎?」看起來經文是這樣,看起來馬太福音25章講的也是這樣,丁光訓講的也是這樣講:「審判的時候沒有說你信耶穌上天堂,審判的時候是因為你做了好事上天堂。審判的時候你不是因為沒信耶穌下地獄,審判的時候是因為你沒有做好事下地獄。」丁主教是這樣講的。那我們明明有馬太福音25章作證據,然後我們有那麼多舊約的話,包括詩篇的話,包括摩西五經的話,包括先知的話,包括新約耶穌講的話,包括保羅講的話,包括啟示錄,「我會按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那這怎麼講?這怎麼講?

  各位,因信稱義跟我們要有好行為一點都不衝突。福音跟律法不是衝突的;福音跟律法是不一樣的:一個是神為我們做的;一個是神要我們做的。但是福音跟律法,上帝的旨意,沒有矛盾衝突的。上帝都要我們良善,這是沒有錯的;而我們的罪惡在不依靠上帝的時候,顯得特別明顯,我們不能良善。上帝對我們的拯救就是我們要歸向他;而我們真的歸向他,我們真的信他,會有好行為。聖經講,「神會按行為來審判」,意思就是說:如果我們有信耶穌、真正信主的見證,就是我們有好行為。不是好行為讓你得救,而是好行為反映出來你有信心、你得救。各位,這一點就是我們解釋「神會按我們的行為來審判各人」,意思就在這裡。

  並不是說,行為本身能叫我們得救,不管多好。因為我昨天已經講過了,我們行為再好都不夠完全。但是,如果我們真的是信了耶穌,總會反映出一些好行為的;(得救)不是那個好行為,因為行為不夠好,而是那個好行為反映出我們的真信心。行為是果子,信心是根,根比果子要更重要。但是如果有一個根,不管好根、壞根,甚麼樣的根一定長出甚麼樣的果子。那只有上帝能判斷,我們人判斷不了。

誰是山羊?誰是綿羊?誰下地獄?誰得永生?(馬太福音25:31-46)

 沒有好行為的,都要進入永火裡?

  好,我們現在回到這經文,我們要回答這問題。這裡似乎告訴我們,的確是你不必好好信耶穌了,你好好去做好事就好了。好吧,那我們就不躲避問題,不強解聖經,各位,當經文好像對我們的講法不利的時候,我們更要看重那經文。基督徒不要迴避事實,我們也不要掩蓋事實。我們相信聖經都是神的話。當聖經對我們自己的立場講法好像不利的時候,我們願意被聖經來改正。

  好,我們就來看,剛才我們已經讀過了,就是馬太福音25:31-46『綿羊、山羊』的比喻。講得再清楚不過了,在這段經文裡面,沒有一個字講到我們是因著恩典得救,沒有一個字講到我們因著信心得救,沒有一個字講到得救。都沒有。好像新保羅觀,好像丁主教,好像不要講因信稱義的、要講是得勝的,講得非常明顯,就是我們要有好行為。好,我們就這樣講,我們先從那群下地獄的,這裡也沒有用「下地獄」這字眼,而是用「永火」、「永刑」。

  我們先講下地獄的這群。這群就是行為不夠好,所以他們下地獄。那麼我們就可以跟新保羅觀這些支持人,或者我們跟那些反對因信稱義的,或者我們就跟丁光訓主教這些異端講說:「我們就照你的話來做吧,我們來看看我們那些下地獄的人是怎麼樣呢?」那些下地獄的人,就是41節講,「王」,就是主耶穌,很兇的對他們講:「你們是被咒詛的,你們要離開我」。很多人就覺得在主身邊的人,就是我們這些保守的基督徒,一天到晚講,「因信稱義,靠著恩典」;現在耶穌說:「你們離開我」,然後我們「要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 為甚麼呢?因為我們沒有行為。

  我們沒有甚麼行為呢?我們不給耶穌吃,不給耶穌喝,不給耶穌穿,不看耶穌,不管是在醫院裡或他在難民收容所裡,我們都不去看他。各位,將來下地獄的人,都是因為他沒有去照顧耶穌。那那些人既是耶穌的門徒,包括我們在內,我們當然就會很冤枉的說:「主啊,我那裡你餓了,我沒有給你吃呢?」事實上,各位,耶穌離我們兩千年,我們怎麼給他吃呢?事實上,我們也知道耶穌餓了,他自己會討東西,或五餅二魚,或咒詛一顆無花果樹。耶穌能解決他自己餓的問題啊。耶穌也沒有下到監獄裡過,耶穌就是上了十字架,上十字架我們去看他也沒有用啊。耶穌也沒有沒穿過衣服的時候,所以我們就很冤枉、很委屈的,很多人就說:「主啊,我們沒有做這個事。我們沒有做這個事,我們的確沒有做這個好行為,我們沒有照顧你,我們的確沒有,但是在我們今天來講,我們隔了兩千年,也沒辦法了。就算當時同時的話,一個在中國,一個在以色列,也沒辦法。就算我們在以色列,你也沒下過監獄啊。因此,我相信我們應該都很樂意的同意一件事,耶穌講這話,不可能是照字面來講的。的確,耶穌不是照字面來講的。

  耶穌說:「我的意思不是說你們沒有照顧我」。這些人既然被主說「離開我」,就是一定是親近主的人,他們一定不是不願意照顧主,主就說:「我不是說你們沒有照顧我,我是說你們沒有照顧別的人,就等於沒有照顧我」。45節,「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就是好事,就是照顧人的事,「你們既不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好,這個時候如果有新保羅觀的說:「我們要有行為,我們看重的是行為」,或者丁光訓主教從地獄回到我們這邊來,然後會說:「各位,我們要有好行為,根據耶穌的話,所以讓我們要有好行為吧」。

 即使我們有最好的行為,但做不完全,就還是下地獄

  那你有最好的行為,根據這節經文你的了解,你還是下地獄。為甚麼?因為這個世界上只要有一個人,你沒有照顧到;有一個最微不足道的,你沒有照顧到,你就沒有做在耶穌身上,你就要下地獄。各位,對不起,我們既要看重聖經,我們就要看重每一個字。我們既不要照自己的意思來解釋,要讓文字來作權威的話,我們就要讓文字作權威。好,你說我們要作好事,我們要作到甚麼地步,耶穌說:「你要做到全世界任何一個最微小的人,有肚子餓都不可以。你們不作在一個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沒做在我身上。」任何一個最弱小的人,包括我在德國可以看到很多行乞的、或者乞丐、或者街上的流浪漢,這個世界不知道有多少的流浪漢,多少的餓肚子的小孩,多少好吃懶做的也好,多少因為戰爭家破人亡,多少因為自己的錯誤或別人的錯誤,可能幾千萬、幾十億這種人,包括印度前幾個禮拜有一個女孩子被人家強姦致死,有任何一個人可憐,沒有被照顧到,就是我的錯,就是每個人的錯。所以,如果丁主教在這裡,我只能說:「丁主教,如果是照這經文來講,我們每個人都要下地獄」。因為你做得再好,你幫助了一千個人、一萬個人,只要有一個最小的人沒有被幫助到。

  各位,需要我再讀一遍嗎?「這些事既不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你要下地獄,你要到永刑裡去了。 這是丁主教他們不願意講的,地獄是永遠的刑罰。很多人說地獄不存在,或上的愛每個人,或地獄就是消失了,沒有這裡說的「永遠不消失的刑罰」。所以,如果你要照上帝的律法、照耶穌的律法來講的話,我們要做好人好事,那我們就照耶穌的原則來做,你就要做的完全。所以,我認為這段經文充分的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就是我們不能因行為稱義。我們不能夠因為遵守律法得上帝的喜悅。我們不能夠因為行律法上天堂。不是律法不好。各位,不要忘記了,不是律法不好;就是律法太好了,律法所要求的就是完全。它要的是完全。你做到死,你做得再好,再一次又是新保羅觀、或者那些說我們要多行善的人不知道的事,或者他們故意拒絕的事,就是如果你要行善,聖經上你的行善沒有停止,不可以有一刻停止。

 登山寶訓的要求是人裡外都要絕對做到完全良善

  我們等一下有時間我們也會看到這一點。耶穌在講到登山寶訓的時候,他講到特別要饒恕人的時候,5:48,「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我們昨天講了,耶穌也好,保羅也好,雅各也好,律法,上帝的律法的特點,連人間的律法都應該是這樣,何況上帝的律法就是完美無缺。不可以是完美無缺,不可以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是零缺點,是完美無缺。你如果要行律法討上帝的喜悅,你就不可以有一點沒有做到, 雅各書2:10,「 因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所以,這裡耶穌在這裡講,只要有一個最小的弟兄在餓肚子,你就要下地獄。你說,「我哪有那個能力?」但你要守律法,你就要這個樣子。

  那我們回來想到登山寶訓講的,包括「甚麼叫做不可殺人?」,5:23,「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好,我很想問那些想要尊行登山寶訓的人,各位,請注意這裡所講的,我們再一次請求那些大學者、那些覺得路德錯了的學者,那些覺得我們不是講因信稱義的學者,注意看耶穌講的話,他不是說:「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恨你的弟兄,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去跟弟兄和好」,他不是這樣講的。他說,你去獻禮物的時候,就是你今天來聚會的時候,或你領聖餐的時候,你想起你今天早上罵過老婆,你跟老婆生氣,然後你要去跟老婆和好。你對他生氣,你要跟他和好。不是的。耶穌講的比那難太多了。不是你需要改進甚麼,若是想起弟兄像你懷怨,也就是我今天講道的時候,我還沒有講的時候,不是我動了邪念,不是我看了那個姊妹我動了邪念,或我看弟兄開賓士轎車我動了忌妒的念頭,或者有一個人剛才進門的時候沒跟我打招呼,我動了憤怒的念頭。不是,不是你們做錯了,我發脾氣。不是。而是我必須猜這裡面有一個人對我不滿意。各位,我哪知道你對我滿不滿意啊。我哪知道你氣不氣我,我哪裡看得出來,你們每個人都笑容可掬的樣子。我要先問一下,「你們那個人對我不滿意嗎?我哪個地方做錯了,讓你不滿意啊?」耶穌在這裡講一件不可能的事,你要去教會崇拜的時候,如果你的弟兄向你懷怨,你先跟他和好。一定要先跟他和好,再來獻禮物。如果這樣,我想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崇拜。不管從哪一個方面來講,我們平常不是常帶著氣來教會的嗎?如果要跟老婆和好、再來教會,恐怕十年以後的事了。

  好,25-26節,「你同告你的對頭還在路上,就趕緊與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給審判官,審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監裡了。我實在告訴你,若有一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裡出來。」你上班,如果你的報告還沒寫完,回去先寫完。你上班,你銀行的貸款沒還清楚,先去還清了再回來。各位,如果我們照耶穌的話來做的話,我們不能聚會了。

  然後耶穌繼續講。我都很希望我們注意耶穌的話,我們去遵行。「如果你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你已經犯姦淫了。」各位,我很希望知道那些學者們,我知道他們有幾個眼睛夠他們挖。我們不是不犯姦淫而已,是連淫念都不能動喔。我們說話就要算話,我也不知道那些講到說我們要愛人的弟兄姊妹,包括丁主教,就是最有名的這句話,「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各位,這是耶穌要求的。你要守律法,就從心裡愛人,而且絕對愛人。不僅是守律法,後來到第6章,他講我們行善,行善的特點就是不要讓人知道。當然它的特點,你又不能照字面來講。他說,「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你禱告的時候」,「不可像外邦人」,「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各位,這個意思不可能是照字面說,你奉獻,你右手拿錢的時候,務必要把你左手塞到口袋哩,說不准看喔。不可以看你的左手正在奉獻喔。他自己說的,「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做的」事。各位,這不可能的吧。你奉獻的時候,左手、右手,怎麼會誰不知道誰呢?

  後面講到禁食也是一樣。你禁食的時候,甚至耶穌講的有點危險的邊緣了。你禁食要有點說謊的成分。甚麼叫禁食要有點說謊的成分?就是禁食,禁食完了,你要在嘴上塗一點豬油,然後不要覺得很苦惱你剛剛禁過時了,你不要讓人知道你禁食,你不要假冒為善讓人家覺得你在禁食,你要梳頭洗臉,臉色光彩,不要讓人家知道你禁食了。各位,這些都在講甚麼?這些都在講我們從心裡要有的善良,這是上帝的要求。不是甚麼施捨,不能右手叫左手看見,而是你一切要尊主為大,你行的事情要你暗中的父看見,這正是每一個基督徒、世人的最大毛病,他們做事是要人看見的。他們心中根本沒有主,怎麼會想要主看見。登山寶訓在講的,一言以蔽之,都在講的重點就是:神的要求不只是外表的行為,且要裡面的良善是絕對的良善。你禱告也好、施捨也好,都是裡面良善,絲毫不是做給人看的。

  後面,也講到人的裡面。登山寶訓一切在講你的心,就是從6:24講,「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那個內容在講甚麼?25節,「你不要為生命憂慮」。我也不知道,任何一個異端、任何一個說我們要有愛、有好行為的人,他們會不會憂慮?耶穌說:「都不要憂慮」。

  同樣我們又講到論斷人的,那是第7章,很多人也講不要論斷。完全不是耶穌講的。耶穌不是講不要論斷,耶穌是講你不要不先反省自己。所以,5節,耶穌說:「你那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基督徒要完全良善,不但自己良善,而且要讓別人良善。

  好了,所以登山寶訓裡面講的行為,如果我們只要稍稍看一下,我這麼簡單的看一下,我們用最簡單的、最常識的、最直接來看,就是:登山寶訓就是一個寫出上帝對我們裡外都有絕對要求的一個律法。這個律法,我也不知道,像托爾斯泰和甘地,為甚麼這麼喜歡?這兩個人都不是基督徒,他們都很喜歡。托爾斯泰和甘地特別喜歡這『非戰主義』、『和平主義』,要彼此相愛。他們都覺得基督徒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這裡的十分之一就好了,可是這句話他們已經做錯了。耶穌從來沒有說做到十分之一。各位,你現在應該知道,耶穌要求的是百分之百。那麼因此,托爾斯泰也好,甘地也好,任何一個和平主義,任何一個人說:「我們現在要照著登山寶訓去做的人,你可以保證一件事就是,他根本連登山寶訓都沒看,更不要說他去做了」。他連做十分之一都沒有做到。如果你去做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任何一條,不管是不要憂慮、或者不可姦淫、或者不可恨人、或者饒恕別人…的任何一條,你做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你就發現你做不來。登山寶訓這愛的律法,耶穌要成全的律法,跟所有的律法一樣,就是顯出上帝對人要求的絕對,人一點都辦不到。

  然後到馬太福音25章也是這樣。一樣,上帝要求是絕對的:「如果你要遵守律法到天堂,親愛的,你給我遵守,一個都不要漏。漏了一個,就沒有做在我身上了,你就下地獄了。」那麼這裡講的是甚麼?這裡講的是:從登山寶訓、從耶穌開始的教訓、到耶穌結束的教訓,都在講神要求的完全。也就是說,我們達不到這麼的要求,我們絕對達不到。我們每個人都是山羊,我們每個人都做不到。但是還是有不少人是綿羊,做到了,到了天堂了。那麼,是不是耶穌就說,「做不到的,信耶穌就好了」?可是,它這裡沒有講,「信耶穌就好了」。它這裡有講,你做到了,就是從前面第35節開始講的,「耶穌餓了,你們給他吃;渴了,你們給他喝;作客旅,你們留他住;赤身露體,你們給他穿;病了,你們看顧他;在監裡,你們來看他」。我們同樣用剛剛的來回答,我們哪裡有做到這些呢?我們沒有做到這些。40節,耶穌就說:「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那個行為上的完全必須靠基督成就

  好,各位,這是我今天要講的一個可能最需要想的地方了。因為這裡文字本身沒有直接這樣告訴我們。這裡所講的就是:「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2:17),「神會按個人的行為報應各人」(太16:27;羅2:6;彼前1:17;啟2:23)。你一定會有行為的。這個行為即使是很少,一點點,你只做在一個最小的身上,可能只做了一點點,你做在一個最小的身上,就做在主的身上了。各位,這兩個不一樣也一樣,都在講行為:一個,你純粹要用行為討上帝喜悅,就要百分之百完全;另外一個是,你信主以後,你憑著信心,信了主以後的行為,也需要有,但那個,(他在這裡給我們,我希望不要給各位一個印象,做的很少很小也可以,而是說),總是有的--做在一個最小的身上,就做在主的身上。

  所以,這裡也是很含糊、也很清楚。含糊,就是我們不知道甚麼是最小;含糊就是我們不可以想到一個想法,就是將來在天上、你可以上天堂,因為你信主的50年歷史上,你曾經有一次對一個小朋友,他摔一跤,你把他扶起來,然後耶穌就因為這件事,你就上天堂了。我希望你不要有這樣的想法。這樣的想法,那每個人在這個教會只要扶了一個小朋友一下,那他就永遠不要有任何的服事,也上天堂了。不是這個意思。而是你真的信了主了。而你真的信了主了,一定會有行為的。即使這個行為,一定也是不完全的,只是在一個最小的身上,但是就是最在主身上。我說的就是,我在後面那一半,我可以講的很清楚,耶穌的要求是絕對的。前面一個,我希望我也講的各位能夠明白,就是你信主,你一定要完全;要完全就是信耶穌,就是披戴了耶穌;耶穌替你成就了一切的事。但是這信心一定可以或多或少反映在行為上面。

  那麼,我們一定信心、沒有行為,這信心是死的。只是我們仍然又回到因信稱義上,行為不能夠讓我們被稱義,因為神要的行為是完全的,所以即使我們也應當是這樣。每個人信了耶穌,靠了聖靈,我們有很多的好行為,我們有很多聖靈的果子,即使我們有這些,即使我們生活越來越聖潔了,這些聖潔的生活、聖靈的果子,通通來自上帝,我們榮耀歸給上帝,感謝主。但即使是這些,也從來不能叫我們稱義。各位,我已經講第一千遍了,你們應該知道為甚麼?因為要稱義,必須要完全;但我們沒有辦法完全。即使靠著聖靈所結出來的果子,也不夠完全,那是上帝喜悅的,那是上帝肯定的,但不能叫我們稱義。

  律法是叫人被咒詛的。這加拉太書和羅馬書特別強調的。你遵守律法,不是律法本身壞,而是我們是罪人,上帝要求的是完全,我們達不到那個完全。而上帝就是一個完美主義,那真的一點都不錯。上帝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你達不到那個完全,那你怎麼辦?那感謝讚美主,你達不到那個完全,耶穌替你達到了,耶穌作你的完全。所以我們要信靠耶穌。所以整個福音書裡面講到,我們回到耶穌講的,像早一點的新派說:「我們把保羅整個丟掉。我們只要耶穌,不要保羅」,或者現在講的:「我們要照耶穌來了解保羅」,沒錯,保羅跟耶穌都互相了解的,都是聖靈的工作在他們身上。雖然耶穌比保羅大多了,但保羅在聖靈默示下所寫的話也是上帝的話,有權威的。這是一致的。這一致,都是讓我們看到上帝律法的寶貴和要求的完全。上帝要求的是完全,我們就需要完全。但我們就是不能完全,所以我們要隨時隨地披戴基督。我們只有基督在我們身上,我們才能顯得完全。但是如果我們披戴了基督,我們連於基督,我們也一定會結出聖靈的果子,我們也一定會聖潔。不是聖靈的果子讓我們稱義;而是這聖靈的果子見證出我們的信心,這聖靈的果子有使我們稱義、有使我們能夠被上帝完全接納的證據。這是一個證據。這證據來自信心。

  這是馬太福音25章,是一個我們常常有人反對因信稱義而提出來的經文,但我這樣來解釋,我覺得這經文跟登山寶訓放在一起看,不但沒有反對因信稱義,反而更加強化了因信稱義。我們越看到我們需要因信稱義。


 
文字PDF /      講道MP3 / 
發佈者來自/68.194.187.194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