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基督徒文摘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標題 / 清教徒的福音事奉(約爾•畢克)        編號 /  45
發佈者 /  康來昌推薦       發佈時間 /  Sun Oct 17 00:05:50 2021
文字PDF /      講道MP3 / 

清教徒的福音事奉(約爾•畢克 Joel R. Beekeeper)



第一章 何謂清教徒的福音事奉



約翰•羅杰斯是一位偉大的清教徒布道家。他曾經警誡會眾說,不要忽視聖經,上帝也許會說︰「我把聖經賜給你們這麼久了…你們卻毫不介意,它上面布滿了塵土和蜘蛛網。難道你們這樣對待我所賜給你們的聖經嗎?好吧!我現在把它拿走,你們以後再也看不到它了。」

羅杰斯拿起他的聖經,從講台走開。忽然,他停下跪倒,以會眾的聲音乞求說︰「主啊!祢做什麼都可以,千萬不要把聖經拿走;即使殺死我們的孩子,燒掉我們的房子,毀壞我們的東西,也不要把聖經帶走,千萬把聖經給我們留下。」

「真是這樣嗎?」這位傳道人模仿上帝的聲音回答說。「好吧!再給你們一段時間。這是賜給你們的聖經。我看你們怎樣用,是否更加努力研讀,更加熱愛它,遵守它的吩咐,按照它去生活。」

羅杰斯的講道非常富有戲劇性,托馬斯•古地文頗受感動,離開教堂後,他靠在馬脖子上,哭了十五分鐘,才上馬趕路。

約翰•加爾文和繼承他教導的清教徒,並不像某些人所指責的那樣,缺乏傳福音的火熱。大衛•凱廣曾經闡明,加爾文不僅是福音派的教導者,更是福音派的實踐者。同樣,我想說明的是︰清教徒是怎樣以完全合乎聖經的方式,將福音傳給人的。

首先,我們要界定清教徒福音事奉的含義,然後證明清教徒所傳講的信息是本於聖經,教義明晰,切實可行,注重經歷,並且講究平衡。然後,我們討論清教徒用過的最基本的傳遞福音信息的方式︰講道風格樸實簡明,並用要理問答的方式來傳福音。最後,我們會認識到,清教徒所相信的是︰福音的信息和與傳講的方法,二者與傳道人本人內在的生命是不可分離的。這種內在的生命,就是在內心深處依靠聖靈,並迫切禱告,祈求上帝的道和上帝的靈祝福傳道人所有的事工。

縱觀清教徒的福音事奉,它所傳講的經文信息,傳講的方法,和傳遞者內在的生命,我們會深深地感受到,我們當今的福音事奉都必須歸回聖經。清教徒傳福音的時候,所採取的是合乎聖經的原則,並且在自己的服事中切實地把這些原理實踐出來。因此,在我們的教導和工作中,也應該把這些原則施行出來。關于如何傳福音,我們可以從清教徒那裡學到很多東西。

在這個簡短的研究中,我們使用「清教徒」一詞,所指的不僅是1662年通過《合一法案》被英格蘭教會所排斥的那些人,也包括在英國和北美的一些人。他們在宗教改革後的幾代人的時間裡,一直不斷地努力改革教會,潔淨教會,引導人們歸回聖經,過敬虔的生活,與宗教改革時期所提倡的恩典的教義相一致。清教徒運動的產生,至少是因為以下三個需要︰

(1)需要合乎聖經的講道、純正的改革宗教導;
(2)需要合乎聖經的、個人的敬虔,強調聖靈在信徒信心和生命中的工作;
(3)需要恢復合乎聖經的簡單的禮儀、聖服和教會治理。

規矩良好的教會生活,可以根據聖經所記,促進信徒對三位一體上帝的敬拜。從教義的角度來說,清教徒運動是一種廣闊的、活潑的加爾文主義;從經歷的角度來說,它是一種既有熱情,又有感染力的基督教;從傳福音的角度來說,它既保持溫柔,又不失主動性。

「福音事奉」(Evangelism,或譯為「福音派」、「福音主義」)並不是一個清教徒普遍使用的詞彙,但清教徒無疑都是福音派人士。里查德•巴斯特的《對未歸正者的呼召》,約瑟•阿雷那的《給未皈依者的警示》,在福音派作品中,都是開創性的。對清教徒來說,在教會中,福音事奉必須是以上帝的話語為中心,對教會裡的傳道人來說,更是如此。清教徒很清楚講道的中心地位、牧師的角色,及禱告的必要性。他們是真正的「漁夫」,所尋求的就是喚醒不信者知道對基督的需要,引領他們悔改信主,並且幫助他們建立聖潔的生活方式。

因此,「清教徒的福音事奉」,就是指清教徒如何宣講上帝的道,使罪人脫離罪和罪的後果,悔改得救。這救恩源於上帝恩,基於基督,通過信心接受,反映上帝的榮耀。對清教徒來說,傳福音不僅僅是將基督傳講出來,使人因著聖靈的大能,藉著基督來到上帝的面前;也包括講明基督的真道,使信徒在基督裡成長,在教會的團契中,在地上基督不斷拓展的國度中,以基督為主事奉祂。同時,清教徒的福音事奉,一方面宣講救贖完全是三一上帝的三個位格的作為,一方面呼召罪人悔改信主,委身基督,並發出警告說,福音將審判那些剛硬不信、拒不悔改的人。

第二章 完全合乎聖經



在討論清教徒福音事奉的信息時,我們將側重於清教徒傳道的五大特徵,並考察這些特徵與當今時代傳福音的不同之處。

首先,清教徒所傳講的是完全符合聖經的。清教徒傳道者從上帝的話語中尋找所要傳講的信息。清教徒愛德華•德林曾說︰「衷心的傳道人,效法耶穌基督,除了上帝的話語之外,別無所言。」約翰•歐文對此深表贊同,說︰「對牧者來說,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殷勤傳講上帝的話語,使群羊得到牧養。」正如米勒•馬克勒所記︰「對清教徒而言,他們不是把教導掛靠在聖經上,而是在上帝的話語中找尋教導;經文不在教導中,教導應在經文中……,總而言之,聽講道就是將自己沉浸在聖經中。」

清教徒本身就是活的聖經,他們把聖經的教導活出來。清教徒熱愛聖經,按聖經生活,以聖經為寶貝。聖靈的能力與上帝的話語相伴,清教徒所喜悅的就是這種聖靈的大能。他們把聖經66卷書,看成是聖靈賜給他們的圖書館。對於清教徒而言,聖經就是上帝向他們說話,正如父親對孩子說話一樣。他們把上帝的話語視為最可信靠的真理,永遠的安息就在其中。聖靈賦予聖經能力,使他們心意更新,生命改變。

清教徒們歡歡喜喜地考察上帝的話語,聆听並唱頌,還鼓勵他人也如此行。清教徒理查德•格林漢提出了讀經的八種方式︰殷勤,智慧,預備,默想,討論,信心,實踐,禱告。托馬斯•華特森就如何聆听上帝的話語,提出了許多指導意見。要懷著聖潔的渴慕、受教的心來就上帝的話語。坐在上帝的道旁,集中精力,虛心領受,並與信心相合。然後,牢記上帝的話語,多方禱告,身體力行,並與人分享。華特森警告說︰「那些領受了很多教導,最終卻帶著下地獄的人,是最最令人痛心的!」與此相對照的就是,回應上帝的話語,視之為「上帝所賜的情書」,就會經歷上帝的話語所帶來的火熱,並經歷它改變生命的大能。

約翰•克敦也是一位清教徒傳道人,他勸勉會眾要「以上帝的話語為食物」。日內瓦聖經的前言中也有類似的勸勉,聖經就是「我們路上的光,天國的鑰匙,患難中的安慰,與撒旦爭戰的盾牌和寶劍,匯集所有智慧的學校,透視上帝聖容的鏡子,上帝恩惠的見證,我們靈魂唯一的食糧。」

清教徒吹響了一把號角,號召人們,不管是在信仰,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密切地以上帝的話語為中心。他們把聖經視為生活方方面面最可靠的指南。清教徒傳道人亨利•史密斯告誡會眾,說︰「無論何時,我們都應將上帝的話語作為標尺,放在面前。聖經之外,別無所信;聖經之外,別無所愛;聖經之外,別無所恨;聖經之外,別無所為」。約翰•法威爾曾寫到︰「聖經給我們所教導的是,最美好的生活方式,最崇高的受苦方式,最愉快的死亡方式。」

難怪,一頁典型的清教徒福音講道中,總要直接引用五到十節聖經經文,並有一打經文作參照。清教徒傳道人對聖經非常熟悉;他們所記住的經文,如果不是成千上萬,也可以說是數以百計。不管有什麼需要,他們都知道相關的可以引用的經文。辛可雷爾•弗格森寫到︰「在清教徒的福音事奉中, 一個重要的特色,就是在經文應用上,應用的方面很多,並且都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他們默想啟示真理的豐富,如同珠寶加工者仔細端詳鑽石的不同側面。」他們滿有智慧地使用經文,教義和良知都以經文為基準,並且建立在純正的解經原理上。

當今傳道人在講道的時候,所引用的經文經常是脫離上文下理,風馬牛不相及。現代人傳福音,為了求得一個「簡單的福音」,迷戀的是簡單的公式,講究包裝,把上帝全備的旨意棄置不顧。更有甚者,一些傳道人對職業足球、電視節目,或是西格蒙德•弗洛依德、保羅•蒂里西的熟悉程度,遠遠勝過對先知摩西和使徒保羅的認識。

絕大部分清教徒傳道人,在聖經語言和古典學問上,都有很好的素養。但他們也確信人所需要的是重生︰「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上帝活潑長存的道」(彼前1:23)。他們相信聖靈通過聖經作工,將真理向罪人顯明。清教徒的思維模式的特色,就是以聖經的架構為框架。

假如你對自己的聖經知識感到滿意,可以隨意打開約翰•歐文、托馬斯•古地文,或是托馬斯•布盧克的一卷書,就會注意到《那鴻書》中某節晦澀的段落被引用,接著就是引證《約翰福音》中熟悉的段落。這兩段經文用於闡明作者的論點,都是恰到好處的。然後,將我們的知識與他們做一番比較。若謙卑一些,我們就會意識到這些上帝話語的僕人們,對經文的掌握是何等的精確啊!這些人顯然天天都在研讀聖經,當上帝的靈把上帝的話語在他們牧人的心中點燃時,他們正跪在地上研經。這樣,當他們書寫或傳講福音信息時,經文就接連不斷地湧現在他們的腦海中。

同樣,我們傳福音的努力也應該建立在聖經的根基上。我們必須更加殷切地查考聖經,更加火熱地熱愛上帝的話語。隨著我們的思維、語言、行動越來越多地接近聖經,我們所傳講的信息也就會更有權威,我們的見證也會更有果效。

第三章 不以教義為恥



清教徒的傳道不以教義為恥。清教徒傳道人把神學視為一門實用的學科。威廉•帕金斯稱神學為「永遠蒙福的生命科學」;威廉阿姆認為神學就是「為上帝而活的教義、教訓」。正如弗格森所寫︰「對他們而言,系統神學對牧者來說,如同解剖學知識對醫生一樣。只有借助系統神學的亮光,牧者才能診斷開方,給那些染上了罪惡和死亡之瘟疫的人對癥下藥,最終治愈他們屬靈的疾病。」

所以,清教徒們毫不恐懼地把上帝整全的旨意傳得全備。在傳講信息的時候,並不以逸聞趣事來嘩眾取寵。他們知道自己肩負重任,他們所傳講的是永恆的真理,他們所面對的是不朽的靈魂(結33:8)。他們傳講上帝重要的真理時,「正如將死之人面對將死之人,彷彿這可能是最後的傳講!」

例如,當清教徒處理罪的教義時,他們稱罪為「罪」,明確地宣告罪是在道德上悖逆上帝,所導致的結果就是永遠的罪咎。他們傳講在思想、言語和行為上當行而未行之罪,也傳講不當為而為之罪。像耶利米•布羅夫的著作《眾惡之惡︰論罪的大惡》,強調罪的可惡性。在六十七章中,布羅夫指明罪是什麼︰最小的罪中隱含的惡,比最大的痛苦中所隱含的還多;罪和上帝是彼此對立的,罪是一切美善的仇敵;罪是眾惡的毒藥;罪有無窮無盡的方式和特徵;罪使我們對魔鬼覺得分外親切。

清教徒把罪與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中的墮落聯繫在一起。他們毫不含糊的教導說,人類從始祖墮落中繼承了敗壞,不再適合生活在上帝面前,在天堂里過聖潔的生活。他們確信︰「在亞當的墮落中,我們都犯了罪」。他們強調罪人的問題有兩方面︰一是劣跡的記錄,這是一個法律性問題;二是敗壞的心靈,這是一個道德性問題。兩者使我們不能與上帝交通。為滿足上帝的要求,人只是在外表生活上改變是不夠的;通過三位一體上帝,達到內在生命的重生,才是救恩的根本(約3:3-7)。

清教徒傳講關於上帝的教義決不用模稜兩可的話。他們傳講上帝威嚴的存在,三一的位格,和他榮耀的屬性。他們所傳的福音,全部都是以堅實的合乎聖經的有神論為基礎,不像現代人的傳福音,往往是根據我們人的需要和願望,對上帝的屬性隨意調整,他們所傳講的上帝彷彿是我們左鄰右舍的樣子。為表明萬事的發生都在上帝的計劃中,是上帝為他自己的榮耀設定的,現代的福音派常引用《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而清教徒則喜歡引用《創世記》第一章第一節,「起初,上帝…」。清教徒明白,假如對上帝沒有真正理解,救贖、稱義與和好等教義就沒有什麼意義。這位上帝審判罪行,救贖罪人,使他們稱義,也使他們與自己和好。

清教徒福音事奉也傳講關於基督的教義。里查德•塞比斯寫到︰「講道就是戰車,基督乘此戰車在世界上馳騁」。在清教徒各樣的著述中,例如,托馬斯•泰勒的《啟示的基督》,托馬斯•古地文的《基督-我們的中保》,亞歷山大•格羅斯的《讓基督快成為你生命的祝福》,以撒•安伯羅斯的《仰望基督》,拉爾夫•羅賓孫或菲力普•亨利的《基督就是一切》,約翰•布朗的《基督︰道路,真理和生命》,約翰•歐文的《基督人性的榮耀奧秘》,和吉米•杜漢的《被釘十字架的基督》,清教徒將整全的基督傳給整全的人。他們所傳的基督是先知,祭司和君王。他們不將基督的好處與他本人分開,也不將他僅僅作為贖罪的拯救者,卻忽視他聲稱他是主。正如約瑟佛•阿雷那在他的清教徒福音主義的範本《給未歸正者的警誡》中所寫的那樣︰

真誠的歸正者接受基督的全部。他不僅喜愛工價,也喜愛基督的工作,不僅喜愛好處,也喜愛基督的重擔。他不僅願意踹谷,也願意負軛。他接受基督的命令,背負十字架。不堅固的基督徒,只接受基督的一半。他只要基督的救恩,卻不要成聖。只要基督所賜的特權,卻無視基督本人。他們將基督的職分,與其所帶來的好處一分為二。這是根基性的錯誤。凡熱愛生命的,在此都應注意。這一錯誤是毀滅性的,你們時常受到警誡,不要犯這樣的錯誤,但這一錯誤仍是司空見慣。

阿雷那的話語使我們知道,將基督的工作與其所帶來的好處分開,並不是二十世紀的新發明。上帝已經命定基督是拯救者和主,但各個世代的人們,都在反叛他(詩2)。然而,真正的歸正者願意接受整全的基督,不講任何條件。正如阿雷那所說︰「他願意不講任何條件接受基督;他願意接受基督所賜的釋放,也願意自己的生命為基督所掌管」。

在清教徒所立的成文之約中,這種對基督毫無保留的接受尤為明顯。清教徒傳道人勸勉听眾用信心「披戴」(支取)白白賜下的基督,然後,起草並簽署一份完全委身的約書,立約將自己的生命全部交托給上帝。這樣的約,在很多清教徒的日記和傳福音的書籍中,都可以見到,十分感人。現代人傳福音,所尋求的只是將罪人從下地獄的危險中救拔出來,而順服基督的主權則是來日方長,以後再說。這種做法一定會使清教徒驚訝不已,無法贊同。

對清教徒佈道家來說,滿有恩典地傳講基督,以各種方式吸引人歸向基督,是他們最大的負擔,也是最基本的任務。

羅伯特•垂爾曾說︰「被釘十字架的基督」必須是「傳講福音的主題」,「有兩件事是傳道人必須做的︰……(1)將基督帶到人們面前;講述基督的大愛、卓越和拯救的大能。(2)將基督呈現在人面前,不講任何條件,但要講的全備,講明無論什麼樣的罪,都不能攔阻人悔改相信」。

羅伯特•伯爾頓對此表示贊同,說︰「在每一個安息日,每一次講道中,無一例外,都要傳講耶穌基督白白的救恩。」清教徒傳道人不斷地傳講基督的大能,他樂意施行拯救,是失喪罪人的唯一救主。他們通過嚴謹的神學,屬天的威嚴和人類的激情來傳講福音的信息。他們高舉基督,闡明基督無論在客觀上,還是在主觀上,都是至高的救主,把人降低到最卑微的狀況。他們並不害怕听眾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他們更關心的是三位一體的上帝的尊嚴︰天父創造我們,使我們有他的形象尊嚴;聖子通過救贖和接納我們為上帝家里的孩子,使我們的尊嚴得以恢復;聖靈住在我們里面,使我們的靈魂和身體成為他的殿堂。他們認為,自尊的信息若不是以三位一體的上帝為中心,就是「自欺」的信息。清教徒們主張,離開上帝,我們根本沒有任何尊嚴可談。沒有他的恩典,我們都是墮落的,淒淒慘慘,沒有價值,難免下地獄。

再多談一個教義,清教徒傳道人也常強調成聖。基督徒必須跟隨基督,感恩,服事,順服,慈愛,捨己,走聖潔的道路。他必須從自身的經歷切實地認識到,信心與悔改這兩大恩典,並在生活中不斷地操練。他必須學習默想的藝術,學習敬畏上帝,學習像孩童一般禱告。他必須藉著上帝的恩典不斷長進,竭力追求,使自己的呼召和揀選堅定不移。

第四章 注重經歷實踐



清教徒講道注重經歷性的實踐。他們講道時,解釋基督徒如何在自己的生命中經歷聖經真理。「經歷」的英文單詞 “experimental” 來自拉丁文 “experimentum”,它由動詞而來,意思為「試試」、「驗證」、「證明」、「檢驗」。這同一個動詞還有「通過經歷而發現或認識」的意思,因此出現了 “experiential”一詞,意為「試煉」、「經驗」和「通過實驗而得到的知識」。加爾文不加區別的使用這兩個單詞,因為從聖經傳講的角度來說,它們都指經歷中得到的知識,需要經過聖經這試金石的檢驗(賽8:20)。

經歷性的講道,強調的是通過經歷認識上帝話語所啟示的真理。經歷性的講道,尋求的是根據聖經真理,解釋在基督徒的生命中,事情的結局如何,應該如何做,目的是要將上帝的真理應用到信徒生活經歷的各個方面︰與上帝同行的方面,也包括與家庭、教會以及周圍世界的關系。像這樣的傳講,我們可以從清教徒身上學到很多。正如保羅•海爾姆所寫︰

處境要求我們的傳講要涵蓋基督徒經歷的所有方面,是一種發展的經歷性的神學。傳講應為基督徒的實際生活經歷提供指導和幫助。不要不現實,或把會眾看成生活在另外的世紀或完全不同的環境。這要求對處境有深刻的理解,並以同情的心態進入基督徒實際經歷的期望與恐懼中。

清教徒們經歷性講道的焦點就是傳講基督。正如聖經所表明的,傳福音必須為上帝所差的獨生子作見證(徒 2:30-36,5:42,8:35;羅16:25;林前2:2;加3:1)。因此,清教徒教導︰在任何講道中,如果基督沒有佔突出的地位,就不是合法的經歷性講道。威廉•帕金斯認為,講道的核心就是︰「通過基督傳講基督,以此來贊美基督。」托馬斯•亞當也說︰「基督是全部聖經的總和,所預言的,所預表的,所表明的,所展現的,所證實的,在每一頁中,幾乎在每一行,聖經中的經文都如同嬰孩耶穌的襁褓。」以撒•安伯羅斯說︰「一定要把耶穌視為全部聖經的本質、精髓和靈魂。」

在以基督為中心的情況下,清教徒傳福音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在真理的應用上,對不同的經歷加以區別。這種有區別性的傳講所注重的是界定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之間的不同之處。對剛硬不信,拒不悔改的人,則宣告上帝的憤怒和永遠的審判;對那些因藉著真實的信心,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和主的人,有赦罪的恩典和永遠的生命。這樣的講道教導我們,我們的宗教若不是經歷性的,我們就會滅亡-並不是因為經歷本身能夠拯救我們,而是因為每個人都必須對拯救罪人的基督有親身的經歷,我們永遠的盼望就建立在基督這永遠的磐石上(太7:22-27;林前1:30,2:2)。

清教徒們清楚地意識到人心的詭詐。因此,在分辨教會與世界、真信徒與僅僅口里承認的信徒、得救的信心與暫時的信心上,清教徒傳道人經歷了很大的痛苦,才認清恩典的標記。托馬斯•赦帕的《十個童女》,馬太•邁德的《如何分辨差不多是基督徒但不是基督徒的人》,約拿單•愛德華的《論宗教情感》,還有其他許多清教徒,他們寫了幾十種著作,目的就是將假冒的人與真信徒分別出來。

這種有區別性的講道,在今日幾乎不見了。甚至在保守的福音派教會中,頭腦中對聖經真理的認識取代了心靈的經歷,這當然是不合乎聖經的;同樣,用心靈的經歷來代替頭腦中對聖經真理的認識,也是不合乎聖經的。經歷性的講道,既要有智力的認識,也要有心靈的經歷;其目的,按約翰•慕雷所說,就是「智慧的敬虔」。經歷性的講道,如羅伯特•波恩所言,就是「把基督教帶進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經歷性宗教的基本要點就是︰對於基督教,我們不但要認識,要理解,要相信,還要有感受,享受它,並在實際的生活中應用出來」。

與當今絕大多數人所傳的基督教相比,這樣的傳講是多麼的不同啊!今天,很多人傳講上帝的話語,所用的方式絕不會改變任何人,因為對任何人都沒有區別,更不講應用。講道退化為講座,一味迎合人的願望和需要。即使講經歷,也是偏離聖經的根基。這樣的傳講絕不能將聖經中,清教徒們所說的活的宗教表達出來。聖經中所啟示的這種充滿活力的宗教,使罪人剝去全部的自義,單單歸向基督尋求拯救,並在對基督的信靠和順服中找到喜樂,抵擋心中罪的瘟疫,與靈命萎縮爭戰,在基督里不斷得勝。

如果用這種經歷性的方式傳講上帝的話語,聖靈就會使用它改變個人的生命,乃至整個民族都發生改變。這樣的傳講有改變生命的能力,因為所對應的是上帝兒女活潑的經歷(羅5:1-11),並清楚地解釋在信徒身上救贖恩典的標記(太5:3-12;加5:22-23),宣告信徒的最高呼召就是在這個世界上作上帝的僕人(太5:13-16),說明信徒與非信徒最終永遠的結局(啟21:1-9)。

此處,無法一一說明今日的福音傳講如何忽視屬靈經歷的各個階段。我們在此只集中看第一步-知罪。我們從使徒時代開始,考察歷史上的各個階段,福音在世界各處傳開,極其成功,信主的人數不斷加增,哪一項重要的因素在今日被忽視了呢?首先應當注意到的就是知罪。鐘馬田博士正確地指出,今日教會的最大問題就是太「健康」了。教會對人們屬靈的需要和沮喪毫無知覺。正如二十世紀的一位傳道人,自由長老會的辛克來爾所寫的那樣︰

今日,許多所謂的歸正中缺少了對罪的意識。人們把歸正這種重要的改變歸結到一個範疇,就是決志信主。人們對歸正者的全部期待,就是他們宣告他們相信,並願意跟從基督。沒有任何話語提到對罪、墮落和無助的堅信。一個失喪的罪人,藉著耶穌基督向上帝乞求憐憫、寬恕和信心,但在得到來自上面的幫助和救贖之前,他還沒有開始他在基督里的新生命。他的相信和決志靠的都是自己原有的能力,並沒有任何良心的譴責,這就是現代人所常說的歸正信主。

在所有的屬靈復興和靈命高漲時期,也包括清教徒時期在內,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罪的意識。在給約拿單•愛德華所著的《奇異歸正記》一書的序言中,以撒•瓦特寫到︰「上帝在哪裡施行大能,感動人心,救贖世人,哪裡就會發現人們對罪的意識,發現人們認識到招惹上帝憤怒所導致的危險;哪裡就會發現人們認識到,上帝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藉著在聖經中所啟示的各樣恩典的運行,完全能夠把我們從各樣的屬靈饑渴和沮喪中釋放出來,使我們心滿意足。」

真正的復興總是伴隨著深刻的知罪感。這是由於聖靈先在罪人的心裡做工,使人知罪(約16:8)。聖靈越是在人心中做工,他就越覺得自己在上帝面前的不配。聖靈感動人,使人對上帝有深刻的意識,使得罪人與先知以賽亞一同告白︰「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賽6:5)也同使徒保羅一起告白︰「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賽7:24)當代傳福音中知罪感的缺乏,是不是表明聖靈不在其中呢?只有聖靈作工,才能使人知罪悔改得救。

教會應當重新看待聖經、清教徒和教會歷史。無論是聖經,清教徒運動,還是教會歷史,都表明上帝願意藉著聖靈使人知罪。上帝所使用的就是那些他所破碎、歸信基督的人,他們對那些還沒有歸信基督的罪人,充滿憐憫,因此去傳福音。用約翰•威爾遜的話來說,當上帝要拯救多人時,他就會興起「心胸開闊」的人。今天,我們所需要就是更多的忠於聖經,聖潔謙卑,懇切禱告,有天國志向的傳道人。我們固然需要很多卓越的辯論家和護道士,但更需要真正敬畏上帝,敬虔度日的人,只有他們才會把天國的氣氛帶到講台上來。

假如上帝要興起人,使用人,帶領別人知罪悔改,他們的講道就會有特別的地方。這種講道的目的就是使人知罪,不只是提醒,而是喚醒他們,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確實是罪人。這樣的講道正如帕金斯所言,尋求的是 「撕破人的良知」,放膽無懼地呼召罪人誠心悔改。聖靈一般都是使用這樣的講道,使听眾認識到自己的罪。當施洗約翰以這種使人知罪的方式傳道的時候,人們為躲避上帝的烈怒,紛紛來到他的面前(太3:1-12)。五旬節時,彼得也是用這種使人知罪的方式講道,至少有三千人感到扎心(徒2:37)。

相比之下,現代的傳福音,從北美的查爾斯•芬尼開始,並不強調帶領罪人悔改。部分原因就在於受伯拉糾學說的影響,對人和罪的看法有缺陷。然而,人心中有各樣的罪孽、污穢和敗壞,這樣的教訓在聖經中不勝枚舉。改革宗信仰告白和清教徒神學,對這一主題也有豐富清楚的教導。但今天很多傳道人很少談罪,或許是因為他們自己對罪沒有感覺,或許是因為他們相信傳福音的首要任務,就是迎合人們的「感覺需要」,人們需要听什麼就為他們講什麼,想方設法帶領他們作個決志的禱告,就算是贏得靈魂,為主結果子了。其實,人們真正的屬靈需要,是與罪有關的真理。

今天,有些傳道人傳講罪的過犯和罪得赦免的需要,但講得還遠遠不夠。他們並不教導「屬血氣的人」,亦即非基督徒,死在過犯和罪惡之中(弗2:1-3),根本沒有能力尋求上帝和他的赦免(羅3:9-18)。他們輕看這樣的經文,如羅馬書8:7,「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上帝為仇,因為不順服上帝的律法,也是不能服。」哥林多前書2:14,「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上帝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只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現代傳道人說,這樣的經文與傳福音沒有關係,因為「我們怎能講罪人的敗壞無能,然後請他回應福音呢?」

這種想法之所以錯誤,就在於其前提是不正確的。他們所假定的是︰任何關於人類罪性的教導,都會攔阻人們接受福音。他們忘了只有上帝能使人從死裡復活,並賜他們信心相信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他們忘記了上帝曾命令他的僕人向死谷、枯骨傳福音(結 37:1-14),並祝福他話語的傳講,藉著他的聖靈,將生命之氣吹進枯骨,使他們重生。他們忘記了這種靈魂的內在改變,一般都是伴隨著因罪而起的心靈的掙扎和痛苦。

結果,現代的講台上缺乏罪的意識,給會眾帶來的後果是悲劇性的。沒有人指出未歸正的罪人處於罪和危險之中,也很少有人指導罪人藉著耶穌基督和他釘十字架,來逃避上帝的憤怒。有名無實的基督徒自以為得救了,在肉體的安全感中沉睡,無人喚醒。也沒有人督促基督徒天天悔改,治死罪身。

我們應該牢記,清教徒對知罪的強調,只是合乎聖經的、經歷性的、時間性的傳福音的起點。這樣傳講的最終目的,是要引領人,原原本本地按其罪性和需要,來到耶穌基督面前,只有他能救拔他們脫離永遠的審判,並把他們聖潔地呈現在天父面前。

第五章 全備的傳講



清教徒的傳道是全備的傳講。清教徒們用全部聖經面對整全的人。他們並不是只從幾節經文出發,片面強調傳福音中涉及意志的方面,來壓迫人的意志,使人對福音有所回應。

現代傳福音所強調的是罪人方面的決志相信。人們認為,傳福音的首要目的就是呼召人相信,卻從不考慮聖靈的救贖工作應在信心之前。他們所強調的是︰相信就能重生,信心在重生之前,並結出重生的果子。當然,信心在救恩中自始至終都是必不可少的(羅1:17;希11:6)。重生與聖靈將得救的信心放在罪人的心中,在這二者之間並沒有時間的間隔。然而,清教徒傳福音對未歸正的人,提供了更深更廣的信息。

當然,用信心回應福音,這一責任是很重要的,但其他的責任也很重要。悔改是一種責任,不僅僅是一時的難受,而是完全的改變。清教徒傳講罪人要「止住作惡」(賽1:16),成為聖潔,因為上帝是聖潔的。他們要盡心、盡性、盡力的愛上帝和他神聖的律法,不讓任何東西成為順服上帝的攔阻。他們要「努力進窄門」(路13:24)。

有些教會認為這樣傳講會導致律法主義。但是,清教徒的這種傳講建立在如下的根基上︰在歸正的工作中,通常而言,上帝並不是以人有意識的決志相信開始,而是以知罪感,以及在遵守上帝的誡命上完全的無能感開始的。因此,清教徒在傳講福音的應許之前,首先是傳講律法的教訓。在指出藉著基督寶血,因信得釋放之前,首先講明罪人的責任。

清教徒傳道人在講解福音之前先講律法,這種做法與保羅寫《羅馬書》前三章異曲同工。使徒保羅首先解釋上帝的聖潔和上帝的律法,使罪人在上帝面前無話可說,使整個世界在上帝面前都顯為有罪。清教徒並不急於督促惡人轉離罪行,因為他們不認為罪人能夠這樣做。清教徒相信,用律法的要求來面對罪人,聖靈會帶領罪人認識到自己在上帝面前的無能,也會認識到他們需要上帝的救恩。

清教徒並不相信這樣傳講就會使人做好準備,產生信心,接受救恩。這樣就成為律法主義了。有些人,包括司布真在內,在這個方面曾經誤解過一些清教徒。清教徒們所相信的是︰只有對那些認識到自己罪性的罪人來說,福音才有意義。知罪,就是律法使人死的功效,是引人到基督面前的道路,而不是接受基督的條件。這是通常領人信主的方式,但並不是絕對的。清教徒確實承認有些例外。在《基督徒的奇妙興趣》一書中,威廉•古特力列舉了四種引人到基督面前的方式 ︰

(1) 有些人,像施洗約翰,從母腹中就蒙召;

(2) 有些人,像撒該,成年後在福音的主權中蒙召;

(3)有些人,像十字架上的強盜,死前蒙召;但是,

(4)絕大多數人是因著律法的功用,被呼召,受預備,來到基督面前。

前三種方式是例外;第四種方式是通常的知罪的方式。古特力接著解釋了「律法引人進入救恩的預備性工作」,與那些「復發墮落暫時性知罪」之間的不同。

清教徒坦然使用上帝的律法,作為傳福音的工具。他們教導說,當上帝要在人的靈魂中演奏恩典的和弦時,通常都是由律法的低音開始。人要來到基督面前,必須首先拋棄自義。當今著名的神學家巴刻在分析清教徒的時候,說︰「他們認為,人在基督裡信心純正與否的指標,就是認識到自我無助的真實程度,真實的信心都是發端於這種無助感。」

這種傳福音的方式顯然是源於聖經的。施洗約翰在傳講「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1:29)之前,首先傳講的就是悔改和聖潔(太3:1-2)。耶穌也是以同樣的信息開始了他的事工。如《馬太福音》4:17所記︰「從那時起,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他對個人也是講同樣的信息,比如他對尼哥底母說︰「你必須重生」(約3:7),對那位富有的年輕人,耶穌也是首先用律法來面對他(可10:19)。

講律法不只是解釋十誡,也要傳講上帝對一切不虔不義之人公義的審判和聖潔的憤怒。同時,講律法也需要傳講上帝的屬性。舉例來說,當約瑟•阿雷那描寫不信之人的痛苦時,他列舉了幾種上帝的屬性︰聖潔,信實,公義,純一。這些屬性就定了罪人的罪,因為他們拒絕上帝的宣告,藐視上帝的律法,處在上帝的憤怒和審判之下。阿雷那希望,通過他這種傳講,聖靈會使這些真理真實地顯在罪人面前,使他們接受福音,而這福音正是因自己的屬性而向他發義怒的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為他這樣的罪人所預備的出路。

聖經和清教徒的信息就是如此︰律法有傳福音的功效。讓人試一試為得救而努力遵守律法吧。開始的時候,他可能覺得自己還可以做到,漸漸地他就會認識到,他自己根本無法做到律法所要求的聖潔。在聖靈的掌管下,律法定他的罪,向他發出咒詛,宣布他當受上帝的憤怒和地獄的痛苦(加3:10)。最後,人在絕望中認識到只有上帝才能救他,只有上帝才能改變他的心靈,賜給他一個新的性情。聖靈把他帶到律法的盡頭,就是耶穌基督,那才是上帝所接受的唯一的義人(加3:24)。

因此,老一代清教徒傳道人使用律法使人知罪,使罪人既認識到需要救贖,也同時認識到憑自己無法完成這樣的救贖。罪人經歷到救贖的必需性,並經歷到自己救贖自己的不可能性,就在痛苦中乞求上帝為他們成就自己所不能成就的。這樣,罪人裡面就有了接受福音的宣告和應用的豐富的空間;聖靈就可以使他們藉著信心擁有基督。

在如何說服人接受福音這一點上,現代傳福音與清教徒的福音事奉是很不相同的。清教徒和現代傳道人,在傳福音的時候都用說服的方法,但內容並不同。現代傳道人相信,向還沒有歸正的人傳講聖潔的必要性,是不合適的。所以,他們傳福音的時候,就不把福音作為上帝對罪人的敗壞和無能的拯救措施來傳。與此相對照,清教徒所相信的是︰對這個世界上真正認識到自己有罪的人來說,福音是最好的消息,通過在耶穌基督裡的信心,在罪的權勢下得釋放就成為可能。這樣的罪人所需要的比罪得赦免更多;他們想要的是把自己裡面的罪永遠治死。他們想為上帝的榮耀而活,像上帝那樣聖潔。他們想效法天父的品行,聖子的形象,聖靈的意念。

約瑟•阿雷那這樣區分真假信徒︰「假信徒所想所求的只是自己得救,除此之外,別無所求。這表明他們身上缺乏真正的恩典,這恩典總是使人渴慕完全(腓3:13)」。得救的信心有一個重要的標記,就是真正歸正的人,不僅渴望從罪的敗壞中得釋放,也渴慕公義和聖潔。

現代傳福音已經喪失了這樣的看見。聖潔與救恩被截然分開。因此,所傳講的福音信息,總是企圖使人們相信接受基督對個人有益。信主能使我們在基督裡罪得赦免,有天國的保證,會得到喜樂,會得到滿足,對諸如捨己、謙卑、和無條件順服等成聖的果子則閉口不提。感謝上帝!雖然傳講的是這樣的不健全,仍然有人因著上帝的憐憫而得救。但這絕不意味著這種方式的傳福音是正確的。這樣的傳講通常都是把來到基督面前的困難盡量縮小,而對基督徒生活中暫時的好處則是誇誇其談。這樣的傳講,企圖給那些沒有罪感的人一個替代的理由,使他們來到基督面前決志信主。

假如只要告白相信基督就可得救,假如沒有相應的聖潔生活的證據就說已經重生了,那麼,教會很快就會被那些自欺欺人,不明白自己屬靈光景的人所充滿。一旦認為自己是基督徒,那些沒有被律法治死的人,根本沒有興趣遵守上帝的律法。如果他們所領受的教導是,作為基督徒,聖潔並不是必不可少的,那麼他們就有可能帶著這種幻想過一輩子。

所有這些使我們得出以下的結論︰現代傳福音中關於信心的本質,以及信心和重生之間關系的教導,經不住上帝話語的檢驗。清教徒教導,沒有聖靈的內住,沒有聖潔生活的實踐,這樣的重生不是聖經所應許的。按照聖經,重生的人不只是改變了他的宗教主張,而是被聖靈賜給了新的性情。他是從聖靈生的,就成為屬靈的人(約 3:6)。他在基督裡再造,一切都是新的了。這樣的人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而變成以上帝為中心。「因為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羅 8:5)重生的人愛上帝,愛聖潔,愛聖經,愛敬虔,渴慕在天國裡與上帝相交,把罪永遠拋到腦後。

現代傳福音將重生看成是在基督裡信心的行動初結的果子。這是錯誤的,正如清教徒所教導的那樣,人可以自行表現出一種信心,但這種信心並不是得救的信心。《約翰福音》2:23-25告訴我們,有很多人信了耶穌的名,但耶穌並不將自己交給他們,因為他知道他們心裡所存的。聖經告訴我們有不同種類的信心。其中一種信心只不過是外在的表達,並沒有內在的更新為依據。這種信心是理性的確信,與個人的自信是一丘之貉。

在傳福音上,清教徒的福音事奉與現代人傳福音不同,這促使我們回顧過往時代的信息。清教徒福音事奉的特徵就是用整全的聖經面對整全的人。

第六章 均衡的傳講



清教徒的傳講嚴格講求均衡性,既照顧到各個方面,也保持很好的平衡。清教徒們用四種方式保持講道的均衡性︰

第一,清教徒的講道讓聖經本身表明各個信息的重點。清教徒講道不是在各種教義中找平衡。他們寧願讓聖經本身的文脈,決定每個信息的內容和重點。例如,當約拿單•愛德華傳講關於地獄的信息時,他沒引用一句關於天堂的經文。後來他傳講關於天國的信息時,也沒有包含關於地獄的一個字。
只要是聖經中的主題,清教徒都傳講,所以,經過一定的時間,他們可以確信,聖經中的每個主要主題,改革宗神學的每個主要教義,都毫無遺漏地傳講了。他們的講道既是經常進行,又有一定的長度,所以就能保證總體的平衡。就神學來說,他們傳講上帝的超越性,也傳講上帝的內在性。在人論上,他們宣講狹義的上帝的形像,也宣講廣義的上帝的形像。在基督論方面,他們講基督的降卑,也講基督的升高。在救贖論上,他們既講上帝的主權,也講人的責任,這兩大教義不需要用我們有限的理性來調和,正如一個傳道者所講的那樣,「既是朋友,不許調和」。在教會論上,清教徒既承認特殊職分(牧師,長老和執事)是崇高的呼召,同時承認信徒的一般職分也是崇高的呼召。在末世論上,他們既宣告天國的榮耀,也宣告地獄的恐怖。

第二,清教徒的講道向會眾所輸入的是︰對合乎聖經的每一個教義都要欣賞。一個典型的清教徒會眾在某星期會品嘗《創世記》19:18的講道(「逃命吧!」)。因它提醒人們逃離罪惡,跟從上帝。接下來的星期,會眾所品嘗的信息則是跟從上帝的艱難性,除非上帝親自吸引我們接近他,否則我們無法前行(約 6:44)。清教徒牧者和信徒一樣,他們都把所有的聖經真理視為寶貴,而不是只欣賞他們自己喜歡的經文或教義,每次都加以傳講。

第三,清教徒的講道範圍廣泛,主題豐富多采。因為他們養成了喜悅聖經所有教義的習慣,這就使得他們的講道幾乎涵蓋所能想到的各樣主題。例如,有一卷清教徒的講章包括如下的信息︰

如何自己經歷,並向別人見證真正的敬虔?
何謂防止憂鬱和過度哀傷的最好方法?
如何在認識基督的知識上長進?
我們必須做什麼才能防止並醫治屬靈的驕傲?
如何在那些超越我們理性的教義和護理上有長進?
面對我們這個時代所出現的奇裝異服,我們應該保持什麼樣的距離?
我們如何最好地認識靈魂的價值?

與此相對照的是,現代傳福音是東縮西減的,只用幾節經文,解釋的主題也非常有限,在傳福音的時候幾乎不講什麼教義。

第四,清教徒的講道是以敬虔的生活為後盾的。清教徒傳道人怎樣傳講,就怎樣生活。對他們來說,平衡的教義離不開平衡的生活。清教徒傳道人是教導的先知,代禱的祭司,在自己家庭,教會和社會中,則是治理的君王。他們有單獨禱告的生活,並在家庭中舉行家庭敬拜,在公會聚會的時候則多方代禱。他們是羅伯特•慕瑞•梅欽話語的活生生的見證︰「一個聖潔的傳道人,是上帝手中大能的工具……傳道者的生活就是他服事的生命。」也正如約翰•伯易所言︰「生活越聖潔,講道越卓越。」

現代傳福音中一個最明顯的錯誤,就是在話語和行為上的失衡。現代傳福音除去了基督主權的要求,變成了廉價恩典。廉價恩典導致的就是廉價生活。
我們需要捫心自問︰我們的講道、教導、傳福音,是否是完全合乎聖經,不以教義為恥,有經歷,可實踐,全備傳遞,優美均衡呢?

第七章 樸實的傳講



雖然因為恩賜、文化、風格和語言的不同,福音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其傳講會略有差異,但清教徒傳講福音的最基本方式-樸實的傳講和要理問答式的教導-在如何向罪人傳福音方面,我們仍然可以學到諸多有益的教訓。

清教徒「風格樸實的傳講」的首要倡導者,就是是威廉•帕金斯。人們常稱他為清教徒之父。威廉•帕金斯曾寫到,傳講「必須樸實,易懂,明確…我們中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講道很樸實。我再次強調,越樸實越好」。另一個清教徒傳道人亨利•史密斯也說︰「樸實的傳講,不是說傳講得膚淺,沒有頭緒,而是樸實易懂。即使那些頭腦簡單的人也能听得入耳,明白所教導的內容,就如同听到自己的名字一般。」約翰•艾里奧特是一位偉大的清教徒,曾經到印度宣教。格頓•馬特耳贊揚他說,他的傳講「風格樸實,深入淺出。頭腦簡單的能夠听懂內容,學識淵博的人也能得到益處。」

清教徒的講道風格樸實簡明,因為他們的心中是以傳福音為導向的,他們想讓每一個人都听得明明白白,知道蒙恩得救的道路。這樣的傳講,按威廉•帕金斯的總結,有三點︰

(1)解釋經文在上文下理中的基本意思;
(2)從經文的本意得出教義,並解釋教義讓人得益的幾個方面;
(3)以樸實的言語,將這些從聖經中得出的教義,應用到人的實際生活之中。

清教徒講章的第一部分是解經性的,第二部分是教義性和教導性的,第三部分則是應用性的。第三部分通常稱為經文的各種應用,相對來說較長,是把經文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應用到不同的人身上。帕金斯把听眾分為七種,針對不同的听眾,提出不同的應用方式︰(1)無知又不願受教的不信者;(2)願受教但無知的人;(3)有知識但不謙卑的人;(4)謙卑但缺乏確信的人;(5)信徒;(6)靈命萎縮的人;(7)和「混合類型的人」,即同時屬於幾種範疇的人。清教徒傳道人,在一段時間裡向七種不同的人傳講,但並不是說在每次講道中都要顧及這七種人。《威斯敏斯德公眾崇拜指南》勸告牧師們,在解經講道的時候,不要面面俱到。但每一個講道至少應包括對信徒和非信徒兩方面的應用。對不信的人,通常要提醒他們檢討自己的生活,看看有什麼地方需要改變,然後,勸他們來到基督面前,只有基督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對已經信的人,一般都是把要點集中在安慰、指導,和自省上。吉米•杜爾海姆認為應用部分是「講道的生命」,「因此,講道就是勸說、見證、請求、懇求、要求和勸勉」。

清教徒的傳講都是經過詳細地考察聖經,並以上帝的話語為中心。他們的傳講是以清教徒釋經法為根基的。巴刻告訴我們說,樸實的傳講幫助清教徒在解釋聖經時,注意經文本身的文學性與語法性、一貫性與和諧性、教義性與上帝中心性、基督中心性與福音性、經歷性的實踐性,並忠心地切合實際地加以應用。

清教徒講道的樸實風格,避免了那些一般听眾不清楚或不容易懂的東西。牧者首先是上帝所特別用來解釋他的話語的,所以不要任憑演講修辭性的東西,破壞福音真理的明晰度。約翰•弗雷威爾寫道︰「傳道人所傳講的是釘十字架的基督,講道風格中要帶出被十字架釘死的味道來。」帕金斯指出,大段引用初期教父的著作,使用希臘文或拉丁文,修辭華麗鋪張,都不是好的講道。這樣,我們「不是在粉飾基督,而是在粉飾我們自己」。羅伯特•伯爾敦說,傳道人如果注重心靈默想,對生命之道有真實自然的感受,用聖經本身無可比擬的雄辯來講道,就會使真正的基督徒心靈大得安慰,行為更像基督,遠遠勝過匯集藝術、人文和哲學的菁華,旁徵博引,泛泛而論式的講道。

今日的傳講人,可從清教徒樸實的傳講中,借鑒以下三個特點︰

首先,清教徒的講道思想清晰,直指理性。清教徒的講道總是把听眾作為有理性的被造物來傳講。清教徒熱愛思想,喜歡用他們的理性來敬拜上帝。他們把理性視為信心的居所,拒絕將理性和心靈彼此分開。他們教導說︰知識是上帝播撒重生種子的土壤。約翰•普雷斯敦寫道︰「在歸正信主的時候,理性得以升華。」克墩•馬特爾說︰「無知絕不是奉獻之母,而是異端之母。」所以,清教徒在講道的時候告誡會眾,要成為聖潔,我們需要思想。有人認為聖潔只是一種情感性的東西,清教徒向這種想法提出了挑戰。

清教徒傳道人努力向罪人們說明,在罪中冥頑不化,是沒有任何道理的。任何拒絕重生的借口,都被他們扯掉。無論是說自己沒有能力,還是聲稱不願意,或是以上帝的主權和揀選為借口,都不是理由。正如,約翰•歐文對听眾所告誡的,即使有上帝揀選一說,也沒有理由繼續不信︰「揀選首先是從上帝來的,但是,是否蒙揀選,只有站在信者一方才會知道。」約瑟•阿雷那也指出︰

如果你現在就你是否蒙揀選而爭論,你的起點就錯了。正確的次序是︰證明你自己已經悔改歸正,此後永遠不要懷疑你是否被揀選…上帝的旨意到底如何,這是隱秘的,但他的應許是清清楚楚的。「如果我蒙揀選,我就會得拯救,然後隨心所欲。如果未蒙揀選,我就會在劫難逃,我能作什麼就作什麼。」這是悖逆之人絕望的辯辭!剛愎自負的罪人啊,為什麼倒首為尾,顛倒次序呢?上帝的話語不就在你的面前嗎?他所說的是什麼呢?「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涂抹。」「若治死身體的罪行,必要活著。」「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就必得救。」(徒 3:19;羅 8:13;徒 16:31)還有比這更清楚的嗎?不要硬著頸項,站在那裡爭論你是否蒙揀選了,還是來悔改和歸信吧!呼求上帝賜給你悔改的恩典。顯明的事才是你們的;還是集中在顯明的事上吧!

因此,清教徒通過樸實的傳講,按聖經的邏輯來進行推理,說服每一個听眾︰因為生命的價值和目的,死亡和永恆的確定無疑,不尋求上帝,不事奉上帝,是極其愚蠢的。

清教徒教導,上帝給我們頭腦來推理,關鍵是我們要像基督那樣思考。我們應當用信心照明我們的心意,用上帝的話語來規範我們的思想,從而運用我們的頭腦在世界上服事上帝。清教徒的教導鞭策我們,要通過合乎聖經的傳福音,用智力在地上擴展上帝的國度。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服事,都是在一定的文化中進行。假如沒有清楚的思想,我們絕不能將我們所處的文化福音化。沒有清楚的思想,我們就會變得自我空虛,心靈枯竭,毫無果效,顧影自憐,缺乏內在的活潑的生命。

清教徒教導說,淺薄的思想絕不是榮耀的標志。他們清楚,沒有思想的基督教最終導致的是沒有脊梁的基督教。反知識、反理性的福音,最終所產生的就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所謂的福音,跟著感覺走,與周圍的世界失去關聯。這正是今日教會中所發生的現象。我們已經喪失了基督徒的頭腦,更糟的是我們仍然沒有意識到恢復它的必要。假如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在所想的和所信的內容上沒有什麼區別,那麼,最終我們的生活也就不會有什麼不同之處。

第二,清教徒的傳講,直接面對人的良知。良知是罪人身上的「自然之光」,清教徒在罪人的良知上狠下工夫。他們用樸實的傳講指出人具體的罪,然後,提出問題,直面犯罪對男人、女人和孩童的良知的影響。正如一位清教徒所寫的那樣︰「我們必須手持聖經真理的杖前行,擊打罪人藏身的每一棵荊棘,直到罪人最終如亞當那樣,從藏身的地方出來,赤裸裸地站立在上帝的面前」。他們認為這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除非罪人從藏身的荊棘後面出來,他絕也不會祈求披戴基督的義。

所以清教徒的講道非常富有緊迫感,他們相信听眾中還有很多人正在走向地獄。他們的講道直截了當,用律法和福音、亞當裡的死亡與基督裡的永生,直接面對听眾。他們的講道針鋒相對,注重的是基督的吩咐︰「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路 24:47)

今日,現代化的傳福音,絕大部分不敢尖銳地指向人的良知。我們確實應向清教徒學習,他們在傳福音的時候真誠地相信,最愛護你的朋友,會把你的真實處境毫不諱言地告訴你。就像使徒保羅和當初的清教徒一樣,我們需要用眼淚迫切地向人見證,每個人都需要︰「當向上帝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徒 20:21)

第三,清教徒的講道充滿激情,激動人心。清教徒的講道充滿感情,既熱切,又樂觀。既有堅實的合乎聖經的內容,又有震撼人心的熱情,使人頭腦和心靈都得滋養和飽足,這樣的服事在今天很難見到,但清教徒一般都是兩者兼而有之。他們用頭腦推理,直接面對人的良知;同時,也訴諸人心,呼吁人心靈的回應。他們的講道是出於對上帝話語的熱愛,對上帝榮耀的熱愛,和對每一個听眾的靈魂的熱愛。他們的傳講帶著對救主基督的熱情感恩,並使自己的生命成為讚美的祭物。他們向人所傳講的是充滿愛的基督,希望那些沒得救的人羨慕信徒在基督裡所擁有的。

清教徒使用一切他們能用的武器︰循循善誘的講道,因人而異的呼求,誠摯懇切的禱告,合乎聖經的推理,充滿喜樂的生活。目的就在於使那些在滅亡之路上的人轉向上帝。他們相信,上帝使用他們的講道作為武器,征服人心,使人歸正。他們相信,上帝高舉基督︰「上帝且用右手將他高舉,叫他做君王、作救主,將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賜給以色列。」(徒 5:31)他們通過聖經,也藉著經驗知道,罪人死在過犯罪惡之中,嫁給了自己的私欲,只有無所不能的基督才能抓住他們,使他們離開原來的愛欲,甘心樂意地離棄心中之罪,轉向上帝,定意完全地順服他,榮耀他,從此為他而活。他們教導說,只有基督才能夠充分地成就這些,我們在亞當裡的老性情無法做到。威廉•阿慕寫道︰「因此,講道不應僵化死板,應當力求活潑,給人深刻的印象,使不信的人參加信徒的聚會的時候受到感染,俯伏在上帝的話語面前,就將榮耀歸給上帝。」

第八章 教理問答式的傳福音



像宗教改革者們一樣,清教徒非常注重教理問答的傳講。他們相信,應當借助個人化的服事,通過教理問答的方式,強化講台傳講的信息。教理問答就是將聖經的教義以問答的方式表明出來。清教徒講授教理問答,也是傳福音性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清教徒用教理問答的方式,向孩子和年輕人傳福音。清教徒為孩子和青年人編寫教理問答書籍,提出問題,並給出合乎聖經的答案,以此來向他們解釋基督教最基本的教義。例如,約翰•格敦為他所編寫的要理問答起名為《從兩約之乳為嬰兒擠出的奶汁》。清教徒編寫的教理問答材料很多,有的起名為《聖道要點》,《基督教簡述》,《基督教基要原理》,或《基督教初階》等等。藍格林證實說,在清教徒的要理問答書籍中,經常出現的形式和主題有著高度的連續性,比如使徒信經,摩西十誡,主禱文,和聖禮,這些都是反復出現的內容。他進一步指出,不管是普及性教理問答中所講述的簡單信息,還是更艱深的教理問答中要求更高的內容,本質上都是一致的。在教會的聚集中,在教區居民的家裡,清教徒傳道人都用聖經和教理問答來教導新生代。他們的目的在於解釋聖經的基本教訓,幫助青年人牢記聖經,使得他們更加容易理解主日的講道和聖禮,並預備這些聖約之子學會告白自己的信仰,教導他們如何為真道辯護,抵擋謬誤,同時幫助父母教育自己的兒女。

第二,教理問答使人們明白兩個聖禮的福音意義。《威斯敏斯德大教理問答》中所講的「增進」自己的洗禮,指的是教導是一生一世的事。其中,諸如《威斯敏斯德小教理問答》等教理問答書籍,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威廉•帕金斯說,沒有知識的人應背誦他所寫的《基督教的基礎》這本教理問答,這樣才能夠「坦然地領受聖餐」。威廉•霍普金斯在《走向生命之路的預備》一書所作的序言中寫到,他努力帶領參加他的教理問答班的人,「正確地領受聖餐,因為聖餐是上帝的應許在基督裡的特別確認。」

清教徒致力於教會的純潔,他們在社會中的努力遭受了很多的挫折。因此,他們越來越把注意力轉向家庭的建造。家庭是宗教教導和影響的真正堡壘。清教徒撰寫了很多關於家庭敬拜,以及「敬虔的家庭治理秩序」方面的書籍。羅伯特•奧本修在他的教理問答中,是以如下的呼吁開始的︰「如何渡過漫長的冬夜呢?請唱頌詩篇,教導全家並與他們一起禱告吧!」在1640年威斯敏斯德大會上,清教徒們認為,沒有家庭敬拜是生命還沒有歸正的一個證明。

第三,教理問答是主日講道的跟進,並且是向鄰舍傳福音的一個方式。據報道,約瑟•阿雷在主日之後,每周有五天的時間,用教理問答的方式教導會眾,並向在街上所遇到的行人傳福音。在《改革宗牧師》一書中,里查德•巴斯特披露了他關於教理問答的異象。他說,他逐漸得出一個令人感到痛苦的結論︰「一些無知的人,長期听道,卻沒有得到什麼益處。然而他們在半個小時的教理問答中,就明白了更多的知識,有深切的良心痛悔,比他們在教會中听道十年領受的還多。」因此,巴斯特邀請人們,每星期四晚上,來他家裡討論並禱告,求上帝祝福上個安息日的講道。

第四,教理問答可以幫助人們省察自己的屬靈光景,鼓勵並勸勉人們來到基督的面前,因此也具備傳福音的性質。巴斯特與他的兩個助手,每周花兩整天的時間,在教區信徒的家中舉行教理問答。另外,他每周在周一周二下午和晚上花一個小時的時間,與七個家庭成員學習教理問答。在這些探訪中,有耐心的教導,溫柔的查問,他們就是這樣細心的帶領家庭和教會成員通過聖經來到基督面前。巴刻對此總結說︰「在清教徒事奉觀念的發展過程中,巴斯特主要的貢獻就是,他將個人性的教理問答,從單獨針對兒童的基本教導,提高到傳福音和教會牧養中,各個時代通用、不可缺少的成分。」
對教理問答教導,清教徒教會和學校都非常重視。一些地方甚至設立了正式的盤問官。在劍橋大學,威廉•帕金斯和約翰•普雷斯敦曾經分別擔任基督學院和以馬內利學院的盤問官。按托馬斯•咖達克的說法:清教徒的想法是,學校就是「小教會」,教師就是「用問答式教學的人」。

清教徒的福音事奉,是通過講道,牧養性的勸勉,教理問答的分享進行的。這些都需要時間和技巧。清教徒所尋求的並不是快捷輕鬆的歸正;他們定意建造終生的基督徒,使他們心靈、理智、意志和情感都被贏得,用來服事基督。在教理問答上,牧者的恩賜各不相同,但所有的牧者都蒙呼召,有責任用教理問答的方式來傳播福音。

清教徒用教理問答來教導會眾,他們的辛勞得到了豐厚的回報。里查德•格林翰指出,教理問答堅固了改革宗教會,使天主教會大受虧損。當巴斯特剛剛搬到沃賽特郡的凱得敏斯特時,在所有的街區中,大概只有一個家庭舉行家庭崇拜, 在家中榮耀上帝。到了他在那裡服事的末期,某些街道家家都有家庭崇拜了。他可以講,在他的講道中,有六百多人悔改歸信,其中沒有一個人靈命萎縮,重新回到世界的道路。今天,很多傳福音的人推動大眾信主,然後就置之不顧,把後續的艱苦服事推到別人的身上。這與當初清教徒的福音事奉相比,是何等地不同啊!

第九章 依靠聖靈



清教徒傳道人在服事中一心一意。委身過敬虔的生活,是清教徒異象的中心。托馬斯•布魯克寫道︰「傳道人的生命應是他教義的注釋;他的生活就是他講道的伙伴。天國的教訓總是要用天國的生活來裝飾。傳道者是鏡子,是學校,是書,人們的眼睛在看,在學,在讀。」

清教徒傳道人有一顆服事上帝的心。他們向上帝的百姓和和沒得救的人都有奉獻的心志;他們愛慕聖經,並有能力傳講聖經。他們的心信靠聖靈,並有禱告的生活相伴。特別是後兩個品質,是現代人傳福音中所特別缺乏的,有必要在最後總結的時候強調。

首先,清教徒一言一行都深深地依靠聖靈。他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無能,不能把任何人帶到基督面前,也不能使人悔改歸正。威廉•古那爾對傳道人說︰「上帝從來不將那些人送到你面前,讓你使他們悔改歸正。絕對不會!把福音講清楚,卻是你的責任」。里查德•巴斯特寫道︰「悔改歸正是另一種工作,與所有我們所認識的工作都不相同。將屬地的頭腦帶到天上,向他顯明上帝的慈愛,使他沉浸在那永不熄滅的愛火中;使他在基督裡找到庇護,並以感恩的心接受他為自己的生命;使他生命的傾向完全改變,放棄以前所看為美好的,將他的喜樂放在基督里面,這絕不是一樁小事情」。

清教徒確信,何時、何方、何人產生歸正,不管是對傳道人,還是對听道者,這樣的果效完全都是聖靈的工作。聖靈使上帝臨格於人的心裡。他說服罪人尋求救恩,更新罪人敗壞的意志,使聖經真理在剛硬的心中生根。正如托馬斯•瓦特森所言︰「傳道人叩響人心靈的大門,聖靈帶來鑰匙,並把門打開」。約瑟•阿雷那說︰「永遠不要認為你能使自己歸正。如果你是真的得救歸正了,你一定會認識到憑自己的力量歸正是令人絕望的。歸正是從死裡復活(弗 2:1),是嶄新的創造(加 6:15; 弗 2:10),絕對是全能者的工作(弗 1:19)。

現代傳道人應該認識到聖靈重生的工作,正如約翰•歐文所言,聖靈使人重生的工作是「無誤的,得勝的,不可攔阻的,和永遠有效的」;它「除去所有障礙,勝過一切攔阻,必能達到所欲的果效」。在解釋聖靈動工的方式的時候,如果所隱含的教義與上述教導不符,肯定不合乎聖經。正如巴刻所言︰「施加心裡上的壓力,以此來促使人『決志』。這樣的方法應當避免,這種做法是任意妄為,侵犯了聖靈的主權。」他進一步指出,這種人為的心理上的壓力有害無益,因為「所能產生的只是外表的『決志』,並不能使人產生得救,心靈更新。當這種所謂的『決志』消耗殆盡時,當初接納他們進入教會的人,就會發現他們不僅『對福音剛硬』,並且對福音抱有敵意。」

巴刻以清教徒的口吻總結說︰「傳福音應從長計議,用耐心的教育加以導。在這中間,上帝的僕人所應尋求的只是忠心地傳講福音信息,並把它應用到人們的生活之中,其餘的則要交托聖靈,他會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藉著傳道人所傳講的福音信息,吸引人歸信基督。」

第十章 禱告的人



最後,清教徒傳福音的一切努力,都浸透著大量的禱告。他們首先是「密室中的人」。他們之所以是偉大的傳道人,只是因為他們與上帝摔跤,乞求上帝祝福他們的服事。里查德•巴斯特說,「我們的工作和講道,都需要由禱告來帶領和支持。傳道人對听眾的傳講缺乏熱心,是因為他並沒有為听眾熱心地禱告。如果我們沒有說服上帝賜給他們信心和悔改,也絕不能說服他們相信和悔改」。羅伯特•垂爾寫道︰「有一些傳道人,他們的恩賜似乎平庸,但他們的服事比那些能力遠超過他們的人更成功;不是因為他們講的更好,而是因為他們禱告的更多。很多好的講道不見了,原因就在於研經的時候,傳道人並沒有多多地禱告。」

羅伯特•慕瑞•麥克謙(編者著︰1813-1843年,蘇格蘭傳道人,他的講章集《忠心的事奉》一書已譯成中文出版)具有清教徒心懷,他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恰恰是對垂爾的意思的最好說明。麥克謙教會中有一個老司事,他在來訪者中注意到一個滿臉疑惑的人,就邀請他參加他們的學習。來訪者說︰「請告訴我,你一直在這位敬虔之人的服事中工作,他的成功有什麼秘密嗎?」

老司事請他坐在麥克謙的桌旁,請他把手放在桌上,把臉俯在雙手上哭泣。然後,這兩人走進會堂,登上講台。老司事說︰「靠在講台上,伸出你的雙手哭吧!」

「現在你知道麥克謙服事的秘密了吧!」

今日教會特別需要就是這樣的傳道人,他們用私下的禱告來調和講台上的信息。清教徒牧者們嚴格謹守個人的靈修時間。他們總是以屬靈的、永存的事為生活中的優先。他們知道,如果自己鬆懈下來,不再保持警醒,不再常常禱告,就是向屬靈的災難招手。他們忠心耿耿,堅定不移,敬畏上帝,表裡如一,不斷的省察自己,而且他們痛苦地意識到,正如約翰•弗雷威爾所言,「一個人在客觀上可能是個屬靈的人,但在主觀上卻是個屬肉體的人。」他們相信,如約翰•歐文所記︰「任何傳道人,若是不先向他自己的心靈傳講,就永遠不會有好的講道…假如上帝的話語沒有充滿能力地與我們的心靈同在,就絕不可能從我們的身上大有能力地傳講出去。」清教徒與許多現代傳道人不同,他們的講道與靈命以一貫之,都是那麼地高超。

總結與應用



讓我們認真地問自己︰我們是否像清教徒那樣,渴望榮耀三位一體的上帝?我們的動機是否以聖經真理和聖經烈火為本源?在悔改歸正的必要性上,我們是否贊同清教徒的觀點?只是泛泛地閱讀與清教徒相關的書籍,是遠遠不夠的。開始對清教徒很感興趣,並不意味著清教主義的復興。我們需要的是清教徒內在的生命,他們心靈中傳福音得激情。不管是在我們的心靈裡、生活上,還是在教會中,我們都需要清教徒所體現的那種真真切切、合乎聖經的智慧的敬虔。

讓我們彼此挑戰!我們之中,有誰願意在基督裡像清教徒那樣敬虔地生活?除了研究他們的著作,討論他們的思想,記念他們的成就,指責他們的過失之外,有誰願意更進一步?有誰願意像他們那樣持守上帝的話語?我們會像他們那樣事奉上帝嗎?「耶和華如此說︰『你們當站在路上查看,訪問古道,哪是善行,便行在其間;這樣,你們心裡必得安息。』」(耶 6:16)

我們必須降服在上帝大能的真理面前。時光短暫,不久我們就要面臨最後一次禱告,最後一次讀經,最後一次講道,最後一次向朋友作見證。那時,惟有上帝恩惠的福音,才是最最重要的。在我們回歸天家之前,浮現在腦海中的問題一定是︰我是一個怎樣的傳道人哪?聖經告訴我們︰「有智慧的必能得人。」(箴 11:30)「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但 12:3)

摘自約爾•畢克(J. R. Beeke)的《清教徒的福音侍奉》

 
文字PDF /      講道MP3 / 
發佈者來自/127.0.0.1

前一篇     後一篇     修改     回"公佈欄"


回"首頁"